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有的時候我們非常理性,但有的時候又非常不理性。在投資理財上,我們常會犯下不理性的錯誤,導致投資理財的結果不如意。最典型的體現,就是人類在面對獲益和面對損失時的不同選擇。
不信的話,你可以問一問你身邊的家人、同事、朋友,讓他們來做一個決策。
Q1
以下兩種盈利條件,你選擇
A.100%獲得1000元
B.丟硬幣,贏了獲得2000元,輸了0元
Q2
以下兩種虧損條件,你選擇
A.100%虧損1000元
B.丟硬幣,贏了虧損0元,輸了虧損2000元
小巴姑且猜一猜大家的選擇,可能選擇第一個選項的人是最多的。在有機會賺錢的時候穩一穩是首選,而反過來,吃虧是不允許的,這個時候要搏一下。其實從理性角度而言,兩種情況的數學期望是一致的,第一種都是平均賺1000,第二種是虧1000。
在相同的期望下,因為賺和虧的差別,人類的選擇就可能會截然相反。
美國一位行為金融學家奧登(Odean)在1998年做過一個相關研究,他仔細分析了10000名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記錄,發現投資人如果手里同時持有兩只虧損和盈利的股票,他們通常會先賣出賺錢的拿一只,留下虧錢的那一只。
在中國,這種情況,更是普遍。很多炒股的朋友應該會深有感觸,股價上漲,心里會有兩個矛盾的聲音在說話。一個說夠了夠了,趕緊賣了落袋為安,免得股價回落了,把賺到的錢再送回去。另一個說再等等,還會再漲,還會賺更多,最后往往是第一個聲音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