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與滬深股市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受制于共同的宏觀基本面,它們的走勢大體一致。如2015年上半年都曾有過大漲,下半年又出現過明顯的下跌,其后則出現了結構分化的行情。
不過,這種狀況自去年年底以來發生了變化。滬深主板從那時起開始逐漸上漲,創業板盡管晚了一點,但在8月份也探底回升,且反彈的速度還很快。新三板則不同,股價行情疲弱,無論是綜合指數、創新層指數,還是做市商指數,都出現下跌。即便上證綜指突破3300點,整個證券市場情緒全面好轉,新三板依然不見起色。一度很受關注的做市商指數,由于引入券商雙向報價,一直被認為能夠體現掛牌公司的公允價值,可也是一路下跌,最近已經下探到1000點附近,差不多回到了起點。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股指運行幾年后又回到起點,這種事情并不多見。因此不得不說,就整個證券市場的發展而言,現在的新三板在掉隊。
為什么會掉隊?簡單分析一下,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新三掛牌公司的業績不盡人意。前幾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利潤增長率,都要高于主板,也高于創業板。但是去年以來,這種增速大幅度放緩,已經低于主板與創業板了。這里有復雜的原因,包括新三板擴容過快,掛牌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不少中小微企業掛牌后遇到發展瓶頸,業績難以提升。也有的在掛牌前過度釋放利潤,此后就缺乏進一步增長的動力。還有過去一些私募股權基金掛牌后,在一定市場條件下表現出了很強的盈利能力,但這種狀況在近兩年來就不突出了。公司業績平淡,成為新三板市場發展、股價上行的重大阻力。
其次,去年年底以來,市場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變,投資者對企業業績的關注程度大幅度升溫,這也造就了一波以業績為核心的藍籌股行情。相對而言,從新三板的特點來看,通常不會包含成熟型的企業,更多是接納創業型的企業。這樣就與今年的投資氛圍不那么協調了。結果就是,大量當初以成長性為賣點,試圖通過在新三板掛牌,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尋求更大發展的企業,此間很少能夠獲得相關資金的青睞,不但再融資困難重重,市場交易也是冷冷清清,這樣一來也就使得行情難以有所作為了。這也提示人們,在缺乏穩定專業資金的背景下,證券市場中那些個性化很強的板塊,也許其發展本身會受到嚴重制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新三板雖然在前幾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主要是表現在一級市場的數量擴張上,二級市場建設并沒有緊緊跟上。大家都知道,新三板交易制度處于探索期,從很多角度來看,還是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缺陷,有關方面也提出了包括建立大宗交易制度、開放私募基金做市等種種安排,在掛牌公司的分層以及向創新層給予政策傾斜方面,也是有所考慮的。但是,所有這些都沒有能夠及時付諸實施。由于市場建設的相對滯后,很多抱著憧憬改革紅利心理入市的投資者,不能不對此深感失望,這不但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投資積極性,同時也抑制了新資金的入市。一萬多家掛牌公司,每天的成交金額才六七億元,大量公司有行無市,掛牌以后并沒有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所有這些,都導致了新三板的低迷,乃至在今年的證券市場發展中開始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