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醫療大健康成長性良好,業績增速存分化
截至2017年8月31日約有680家新三板醫療健康相關企業,所有企業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2.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4.8%,平均營業收入6,300萬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1.9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9.3%,平均歸母凈利潤621.7萬元。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主要營收區間為4000萬~1億,凈利潤區間為400萬~3000萬;行業整體凈利潤增速較快、但存在一定分化,因行業已形成一個層次性結構,頂端企業的成長性會明顯更高。
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
680家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半年報概況:整體成長性良好,凈利潤增速存在一定分化
結合WIND行業分類標準,截至2017年8月30日,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相關企業有680家左右,依據披露的2017年半年報,680家企業總計實現營業收入422.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4.8%,平均營業收入6,300萬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1.9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9.3%,平均歸母凈利潤621.7萬元。
為進一步評估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的成長性,將分析范圍縮小到規模以上企業,即上半年營收4000萬+歸母凈利潤400萬元的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分析得到以下觀點:
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整體業績規模中等。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共有220家,占全部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企業比重為32.35%。營收方面,上半年營收超過3億元的企業有16家,營收在1.5億~3億的企業有42家,營收在1億~1.5億的企業有41家,營收在4000萬~1億的企業有123家(占比55.9%);凈利潤方面,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超1億元的企業有4家,歸母凈利潤5000萬~1億的企業有11家,歸母凈利潤3000萬~5000萬的企業有13家,歸母凈利潤1500萬~3000萬的企業有53家(占比24%),歸母凈利潤1000萬~1500萬的企業有52家(占比23.6%),歸母凈利潤400萬~1000萬的企業有87家(占比39.5%)。綜合來看,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企業主要營收區間為4000萬~1億、凈利潤區間為400萬~3000萬,整體業績規模中等,原因在于醫藥大健康行業仍有多個細分領域處于成長期,一方面業績規模會低于其它成熟期行業,另一方面也說明其業績還有較大成長空間。
業績增速方面,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企業整體營收增速中等,凈利潤增速較快,且凈利潤增速存在一定分化。以營收增速30%或凈利潤增速50%作為參考線,首先,220家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中,有96家(占比43.6%)企業上半年營收增速超30%,其中營收增長超過300%的企業有6家,營收增長在100-300%企業有14家,營收增長在50-100%企業有28家,增長30%-50%的企業48家;其次,220家規模以上醫療大健康企業中,有85家(占比38.6%)企業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增速超50%,其中歸母凈利潤增長超300%的企業達到22家,歸母凈利潤增長在100-300%企業有32家,歸母凈利潤增長在50-100%企業有31家。綜合來看,符合投資標準的新三板醫療大健康企業數量較多、主要營收增速區間為30~100%、凈利潤增速區間為50~300%,體現了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整體的成長性較好;同時,上半年凈利潤增速靠前的企業有72家,其凈利潤合計增速達到284%,這說明盡管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版塊整體凈利潤增速較快、但存在一定分化,原因在于醫療大健康版塊行業本身具有強技術性、廣闊行業空間,自然會形成一個層次性結構,金字塔頂端企業的成長性會明顯高于其它版塊,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版塊的高成長性。
跨市場比較方面,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版塊成長性明顯好于A股醫療大健康版塊版塊,符合市場預期。2017年上半年,A股醫療大健康版塊企業,整體營收增速為18.7%,歸母凈利潤增速為16.6%,業績增速明顯低于規模以上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企業。原因在于,新三板醫療大健康版塊企業體量更小、屬于更有成長性版塊,相對于A股理應享有更高增速,符合市場預期。
以上就是新三板概念,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新三板醫療成長性良好 技術型風口型企業迎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