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三點,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其微博發布題為《證券市場供給側改革的建議》的長文,建議將上市公司直接進入主板的IPO供給模式轉變為從新三板轉板到主板的供給模式,引發市場熱議。 (文末附原文)
劉姝威提出,目前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供給或金融資源的配置主要是發審委審核IPO,上市公司直接進入主板。不論發審委如何盡職,都難免出現疏漏,投資者利益可能被損害。
她認為,而在新三板,任何公司只要達到掛牌標準都可以在掛牌交易股份,并且新三板的投資者全部是機構投資者,構投資者會為爭奪優質公司進行激烈的競爭。
劉姝威建議,按照財務指標將新三板進行分層,如規定年度凈利潤達到八千萬元的公司股票可以進行競價交易;規定連續三年公司年度凈利潤達到八千萬元作為從新三板轉板到主板的指標之一。
“在這些基礎上,達到轉板標準的掛牌公司經過發審委審核和公示,就可以直接轉板,上市公司的供給將轉變為主要來自新三板符合轉板條件的公司。”她在文中表示。
對于劉姝威的建言,網友看法迥異。有網友認同:可以先把試點放在創業板,讓創業板跟新三板對接;也有網友反對,認為轉板機制是畫蛇添足,直接在三板競價交易就可以。
還有網友表達了擔心:這個方案的瑕疵,就是高估了參與新三板這些機構和公司的道德操守。“沒有嚴厲的懲罰制度和賠償制度做保障,新三板都能利潤造假達標,希望劉教授可以提出完整的制度建設意見。”有網友進一步表示。
轉板真有這么容易又簡單?
根據劉姝威提出的“年度凈利潤達到八千萬元的公司股票可以進行競價交易”這條標準,有229家新三板公司去年業績達標。此外,77家符合“連續三年公司年度凈利潤達到八千萬元作為從新三板轉板到主板的指標之一”這條標準。
實際上轉板一直是新三板的熱點話題,此前不管是市場人士還是官方口徑,均有頻繁呼吁與表態。不久前證監會剛剛發出最新的回應。
今年“兩會”期間,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向大會提交《關于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建議》,其中就提出希望“盡快推出轉板試點或IPO綠色通道”,而證監會對此的回應是:新三板掛牌企業直接轉板或開通IPO綠色通道的制度設計,需統籌市場公平與監管秩序,審慎研究推進。
這被視為來自監管部門對轉板的弱信號。署名@高鳳勇的博友如此解讀:想去A股?老老實實按老辦法排隊,這個大門一直敞開,三板不三板一視同仁,質量好就能上。
清華大學博士后、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如果僅把新三板看做是預備板,就低估了新三板的戰略地位,也低估了其增量邊際改革意義。
他表示現在新三板創新和發展的方向還很多,新三板應該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增量改善的作用,“讓新三板成熟地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市場,針對優質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安排,讓這些企業都能在新三板內部綻放,不一定最后流向A股。”
劉姝威是誰?
劉姝威是誰?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的人對她肯定不陌生,這位女俠成名于藍田股份事件。
2001年10月,憑借對藍田股份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她最早發現藍田股份寄生于銀行貸款,喪失盈利與償債能力,只剩一個空殼。
隨后,劉姝威寫了一篇600字短文《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該文被《金融內參》刊登。揭穿藍田騙局的過程,劉姝威經歷了死亡恐嚇等多重威脅,但她沒有在壓力之下失語閉聲,反而因她的獨立精神,最終使得藍田神話遮掩的騙局浮出水面。
2015年6月23日,劉姝威憑借財務分析專長將目標瞄準樂視,發文質疑樂視的燒錢模式難以持續。但這一役卻遭到全網抨擊。彼時,多位知名投資人回懟劉姝威,稱其傳統思維已落后于整個時代。
在劉姝威發文次日,樂視網股價以大漲回應。一時間,這位當初戳破藍田造假,被譽為“中國股市的良心”的專業人士,陷入輿論的漩渦。
但僅僅20天后的2015年7月14日,樂視網股價在觸及65.17元后,便走上了漫漫熊途,一直到停牌前,也在沒有能回到這個價位。
如今兩年過去,樂視系列危機接連爆發,當家人賈躍亭隱匿美國造車,種種跡象似乎證明劉姝威當初所言更像“真知”而非“糊涂”。
再來品味當初網友的評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附劉姝威《證券市場供給側改革的建議》原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