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2016年稱為新三板“監管年”。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爆發,企業違規行為也在增加。
根據股轉公司統計數據,2015年新三板掛牌企業共計5129家,全年違規企業數量為66家(共計違規142次),違規企業數量占比為1.29%;而2016年掛牌企業達到10163家,全年違規企業數量為407家(共計違規759次),違規企業數量占比4%左右。相比2015年,2016年全年新三板掛牌違規企業數量增幅高達516.67%,而違規次數也增長了395.60%。2015年全年共計罰款519.97萬元,2016年全年共計罰款1649.56萬元。
都是哪些行為讓掛牌企業“被盯上”呢?處罰對象都是誰?處分類型有哪些?都有哪些機構有權對掛牌企業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理?讀懂君告訴你。
一、 新三板掛牌企業四種違規類型
過去兩年,新三板掛牌企業違規類型主要有四類:涉嫌違法、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件、為依法履行其他職責及信息披露或嚴重誤導性陳述。
掛牌公司最容易犯的是“未依法履行其他職責”,這類違規534次,占比達59%。國泰股份(833111.OC)是其中的典型,因為虛開發票被平度市國稅局作出處理,2016年12月26日平度市國稅局發布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條、第三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九條等相關規定對公司做出如下處理:補繳2014年8月份增值稅493794.43元、2014年11月份增值稅324768.30元、2014年度企業所得稅1574159.07元,并按規定加收滯納金。現公司已繳清以上稅款。另以公開處罰方式罰款人民幣239.2722萬元
二、新三板企業違規處理人有三類
都有哪些機構有權對掛牌企業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理呢?除了股轉,證監會及其下屬部門之外,還有地方環保局、海關、人民法院工商局、藥監局、發改委、住建委、國稅局等機構。
在2015年和2016年累計901次違規數據中,被股份處理的有498次,占比最高。被證監會及其下屬部門處理的239次。被其他機構處理的有164次。
三、企業違規行為涉及到的法律法規
掛牌企業違法違規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這些: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轉讓細則(試行)》,《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發行業務指南》及其他各類30余法律法規。
四、掛牌企業受到的違規處分類型
對于違規的掛牌企業,共有8種處分類型,分別是:出具警示函;約見談話;公開處罰、譴責、批評、致歉;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監管措施;立案調查;逮捕;處罰決定。
其中監管措施;出具警示函;公開處罰、譴責、批評、致歉;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約見談話這五種處分類型是最多的,累計使用1023次,占比97%。立案調查、逮捕、處罰決定最不常用,占比3%。
五、違規行為的處罰對象
2015年至2016年,被處理的901次違規中,公司違規803次,占比89%;券商違規98次,占比11%。其中2015年被處理的違規142次,公司違規111次,占比78%;券商違規31次,占比22%。2016年被處理的違規759次,公司違規692次,占比91%,券商違規67次,占比9%。
公司違規行為中受處罰對象主要包括:公司高管、實際控制人、公司本身、以及股東。占比分別為:35%、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