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技術是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或行為特征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的一種技術,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是生物識別領域的代表性技術。與傳統的身份鑒別技術相比,生物識別技術有著防偽性高、隨時可用、不易被盜取等優勢。
行業發展迅速,技術和應用成為未來發展關鍵維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約為250億美元,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生物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帶領人工智能進入感知智能時代。同時,伴隨著移動通訊,尤其是3G、4G技術和便攜式應用終端的日漸普及,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各類生物識別應用不斷涌現。
生物識別行業發展的關鍵:能否在技術和應用兩個維度上實現突破。目前指紋識別技術相對成熟,人臉識別技術與虹膜識別技術也基本具備產業化基礎,但仍有一些技術障礙阻礙著生物識別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同時,生物識別技術自身局限性和成本等因素也阻礙了現階段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進一步普及。
指紋識別:千元機帶來增量市場,隱藏式識別大勢所趨
千元機可能帶來指紋識別應用的增量市場。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門禁、考勤等方面均有比較成熟的產品。近年來,指紋識別在移動端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但在千元機市場的普及程度仍較低。隨著指紋識別模組價格的不斷降低,千元機市場有望成為未來指紋識別在移動端發展的主戰場。
隱藏式指紋識別大勢所趨。移動端傳統的按壓式指紋識別依靠Home鍵完成,而Home鍵存在易損壞、維修成本高、外觀不夠美觀等缺點,因此隱藏式指紋識別的發展是指紋識別未來在移動端應用的重要趨勢。
人臉識別:安防體系為主要應用,To C端市場值得期待
安防體系是目前人臉識別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在技術上,人臉識別日趨成熟,精準度已超過人眼。在應用上,隨著智慧城市的大力推進,人臉識別主要用于構建大安防體系,其中“監控+出入”為人臉識別發力的具體領域。
由于技術和成本控制上仍存在一定瓶頸,人臉識別技術的To C 端市場尚未完全打開,但未來市場仍值得期待。
虹膜識別:三星Note 7強勢領軍,未來有望加速普及
虹膜識別的精準度和穩定性較高,相對于其他生物識別技術而言優勢明顯,但目前成本等因素制約了虹膜識別的普及速度。
三星Note 7 有望引領虹膜識別移動端應用大潮。2016 年8 月,三星發布的Note7 搭載了虹膜識別解鎖系統,虹膜識別有望在移動端加速普及。
新三板生物識別概念股
(一)海鑫科金(430021.OC):多生物識別技術廠商,公共安全、民商用領域共同發力(二)智冠股份(831823.OC):產品線不斷拓展,“掌靜脈+”戰略深入行業(三)指安科技(832906.OC):深耕指紋識別,布局智能家居尋求機遇
風險提示
核心算法研發和實用化進展不及預期,市場化同質競爭,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市場增長速度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