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掛牌公司、會所、督導券商三方的說法來看,目前事實已經比較清楚了:其一,瑞華只在6月5日出具了一份審計報告,天際數字4月28日披露的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不屬實;其二,瑞華的審計意見是“非標”,天際數字4月28日披露的年報 “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涉嫌偽造;其三,天際數字年報向全社會公開披露,投資者依據年報做出判斷并持續交易一個多月,瑞華均保持沉默,沒有就年報的虛假問題向公眾澄清。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認為,天際數字在4月28日披露的年報涉嫌構成虛假記載與誤導性陳述,而且性質嚴重。王智斌表示,本來不存在的事情,披露出來就是虛假記載。年報沒有經過審定,而公司給出了經過審定等類似陳述,可能會對投資者產生誤導,使他們誤認為財務數據有公信力,屬于綜合性的虛假陳述,但是最終性質還是需要監管部門來進行認定。
記者發現,2014年底登陸新三板時,天際數字僅有6名股東。掛牌不到半年,也就是2015年4月28日,天際數字的股票交易方式變更為做市轉讓,此后股東人數穩步增長。另外,掛牌后天際數字進行了三次定向增發,引入多位外部股東,其中既有投資機構及基金,也有做市商和自然人,合計募集資金逾9000萬元。截至2016年底,公司股東數量已達到103戶。
截至6月7日,天際數字共有9家做市商。雖然是做市轉讓,但天際數字平日里交易并不算活躍,大部分時間的日交易金額在幾萬元至幾十萬元徘徊,有時一天僅成交幾千元。但是今年以來,天際數字的股票交易多次呈現放量,有14個交易日的日成交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甚至其中8個交易日突破了300萬元。就在公司年報披露前一天,天際數字股票再次放量,當日成交逾200萬股,成交金額達558.8萬元,并走出了3.32%的漲幅。報披露前一天,天際數字股票再次放量,當日成交逾200萬股,成交金額達558.8萬元,并走出了3.32%的漲幅。
雖然董秘許小艷強調公司經營不會受到“審計變臉”事件的影響,但有投資者分析,市場對突發事件非常敏感,無論最終是被處罰,還是失去創新層資格,都屬于利空消息,對于做市轉讓的天際數字來說,復牌后股價遭受沖擊將是大概率事件。股價一旦下跌,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公司股東。
從2017年4月28日披露年報,到6月6日因重大事項停牌,天際數字共經歷了21個交易日,期間累計成交超300萬股,成交金額883萬元,換手率超9%。王智斌律師表示,虛假陳述誤導持續期間,買入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遭遇損失可以主張公司進行補償。主板市場這類案件比較多,審理上也較為成熟。
但是在流動性不強的新三板,投資者主張權利或有些許障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損失較難評估。王智斌表示,新三板換手率不高,如果按照A股市場以換手率計算基準日的方法來評估損失的話,可能需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計算出投資者的損失,而且此前新三板沒有此類案例作為參考。
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羅巧也表達了類似觀點,“雖然投資者有權利要求公司以及對公司處于支配地位的控股股東賠償損失,但實際損失不容易評估,從操作層面上說比較復雜。另外,賠償的前提是直接因果關系,以及有直接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天際數字披露年報后持續交易了一個多月,瑞華在此期間沒有就年報的審計問題及時向公眾澄清。瑞華是否也存在失職呢?對此,羅巧認為,承攬新三板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應該清楚年報披露的時間節點,如果瑞華在沒有及時出具審計報告的情況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天際數字在年報中披露了一份未經審定的財務報告,卻沒有及時向主辦券商或者監管部門進行匯報,確有失職之處。
此外,對披露信息負有審核義務的主辦券商恐怕也不能免責。“但是,責任認定需要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最終監管層會對事件中各方做出怎樣的處理,只有等待調查結果清晰后才能有定論。”羅巧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