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種種疑問,記者多次撥打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公開電話,一再表明采訪意圖,瑞華業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最終對采訪進行了回應。
瑞華工作人員表示,對天際數字的審計是按照事務所的內控和審計流程嚴格執行的,“對于審計報告的出具流程,包括質量、復核,所里有嚴格的規定,沒有所里的批準,(審計報告)是出不去的。”該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瑞華前后只出具了一份有關天際數字2016年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出具時間是6月5日,在這之前沒有出具過任何具有法律效應的報告。
但是,天際數字4月28日披露的那份帶有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文件編號的審計報告是從何而來呢?對于記者的疑問,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更多的情況應該問掛牌公司。瑞華工作人員一再向記者強調,所里對審計報告有嚴格的流程。當記者進一步詢問具體操作過程時,該名工作人員卻不愿多說。
有關審計報告的出具流程,記者咨詢了多位注冊會計師,他們的表述基本一致:先是經過現場審計,得出審計報告初稿;再經過項目經理、部門經理、審計機構的主任會計師或專職的復核機構或復核人員,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三級復核,給出審計意見,就這些意見與客戶進行溝通;然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企業年度財務報告則依據審計報告進行披露。
“真正具有法律效應的,肯定是正式版本的審計報告。即使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初稿,但是在初稿中不作等同定稿之類的特別說明,就不能成為公司對外信息披露的依據。”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羅巧介紹,正式的審計報告不但有注冊會計師的署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蓋章,還有審計報告的出具日期。
記者發現,自天際數字掛牌之日起,瑞華一直為為該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瑞華的專項說明中記載,天際數字2016年年報審計項目組的簽字注冊會計師是欒國保和李華堯。
公開資料顯示,欒國保于2002年取得注冊會計師執業證書,來到瑞華之前,先后在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他本人也是天際數字掛牌時和2015年年報審計的簽字注冊會計師。而李華堯則是第一次從事天際數字財務報告的相關審計工作。記者曾提出希望能聯系具體經辦人員,以了解更多事件詳情,但是,瑞華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對接,在此事上瑞華會對監管機構或者公眾作出相關說明。
那份未經審定的審計報告在天際數字披露的年報上“趴”了一個多月,期間公司還在這份審計報告的“掩護”下入選了創新層。記者提出為什么瑞華直到近日才公開發聲?瑞華工作人員對此稱,該問題以掛牌公司公告為準。當記者表示掛牌公司對該問題并未做說明時,瑞華工作人員則表示,其中可能涉及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