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4月17日,股轉系統(全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2018年3月主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結果。《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在實際評價的97家主辦券商中,排名前列的幾乎都是地方券商。
券商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主要還是因為大型券商幾乎已經“放棄”新三板業務,所以才讓地方中小券商看似“拔得頭籌”。
評價居前的幾乎都是地方券商
股轉系統發布的這份執業質量評價結果顯示,97家主辦券商中,37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90(含)點以上,占比38.15%(2月45.36%);36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80(含)-90點之間,占比37.11%(2月32.99%);16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70(含)-80點,占比16.49%(2月13.40%);8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70以下,占比8.25%(2月8.25%)。
3月券商在新三板上的執業表現并無可圈可點之處,甚至表現優良的券商占比還在下滑。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3月排名前五的主辦券商幾乎都是地方券商,依次為廣州證券、國元證券、華安證券、西部證券(并列第三)、金元證券。
向前追溯可以發現,這一情況從2月份排名就開始顯現,2月排名前五的主辦券商依次是中泰證券、東北證券(并列第一)、方正證券、太平洋證券、財達證券(并列第四)、江海證券(并列第四)、國都證券(并列第四)。
不過,在此之前的單月排名中,還可以看到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安信證券等全國性大型券商的身影。而目前在新三板上,越難越難看到活躍的大型券商。
負面點名的幾乎都是大券商
券商行業內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這主要還是因為大型券商幾乎已經“放棄”新三板業務,所以才讓地方中小券商看似“拔得頭籌”。
事實上,從去年年初以來,行業內就不斷有消息稱,多家券商裁撤新三板團隊,或將新三板業務并入投行部門,不再單獨推進和拓展。今年年初,《金證券》曾報道過,個別大型券商甚至頻繁退出一些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做市業務。
彼時,相關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放棄”的理由很簡單,一個是新三板市場表現不行,二是監管嚴格,一不小心就在新三板上踩了雷。“收益低,風險卻很高,所以有券商就主動放棄這塊業務。”
《金證券》記者在這份執業質量評價結果中也看到,以3月為例,主辦券商在推薦掛牌負面行為上累計有34條記錄,在掛牌后督導負面行為上累計有31條記錄,在交易管理負面行為累計有51條記錄,在綜合管理負面行為上累計有28條記錄。
形成對比的是,遭遇負面點名的幾乎都是大型券商。推薦掛牌類負面行為記錄數與其業務量比值最高的為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掛牌后督導類負面行為記錄數與其業務量比值最高的為中金公司;交易管理類負面行為記錄數與其業務量比值最高的為紅塔證券;綜合管理類負面行為記錄數與其業務量比值最高的為紅塔證券。
“個人覺得新三板以后是中小券商的主戰場,IPO是大型券商的主戰場,這對券商行業發展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券商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想了解更多財經內容,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