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藥品板塊,公司表示將著重從外研并購和研發兩個維度,打造兒童藥產品群。畢竟,靠單一品種打天下并非長久之計。一方面,積極尋找其他兒科藥企進行并購;另一方面,加大植物提取物單體的研發。而公司目前正因重大事項處于停牌中。
在兒童診療板塊,公司稱計劃在未來五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50家中高端兒童診療及健康管理中心。河北、江蘇、福建的項目已完成立項。
在兒童護理板塊,公司表示準備從澳洲和歐洲引進一些兒童護理企業的產品或者對其企業進行收購,利用現有的本土渠道進行推廣和銷售。
3
業績快速增長 兩次更換輔導機構
近幾年,三力制藥一直保持穩健的發展勢頭,業績表現十分靚麗。2013-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速達47.96%。2017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8億元,繼續同比增長21.34%。
2013-2016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速亦達到56.94%。2017上半年,三力制藥實現歸母凈利潤2490萬元,同比下降26.89%。同比下降的原因為2016年上半年有某項技術轉讓所得1160萬元,而2017年并沒有該項收入。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凈利率均保持穩定且有小幅上升的趨勢。
與A股中成藥企業約45%的平均毛利率和14%的平均凈利率水平相比,三力制藥的盈利能力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三力制藥在分紅方面亦頗為慷慨。據統計,三力制藥近兩年累計現金分紅規模高達1.09億元。
從行業格局來看,兒童用藥市場品牌集中度并不高。整個兒童用藥市場份額最大的“999”品牌所占份額不足6%。國內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外資品牌市占率較低。
因中成藥藥性較為溫和、副作用小以及國家對兒童抗生素的限制等原因,本土兒童藥企業以中成藥為主。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專注兒童藥的企業主要有濟川藥業、葵花藥業、健民集團、山大華特以及三力制藥等。
這些主要兒童藥企的一大共同點是,均有獨家的兒童藥品種,核心單品銷售收入占比很高。例如,濟川制藥憑借兒童適用的口服液劑型,造就了蒲地藍銷售超過20億元這一大品種。更方便兒童使用的劑型是兒童藥的重要優勢之一。
與上市公司相比,三力制藥的收入和利潤規模仍略小,不過其估值水平卻已超過A股同行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三力制藥曾兩度更換上市輔導機構。資料顯示,2016年6月3日,三力制藥宣布啟動IPO,并接受江海證券的輔導。至2017年初,三力制藥終止了與江海證券的上市輔導合作,并轉與申萬宏源證券簽訂輔導協議。
此后不到一年時間,2017年8月30日,三力制藥再度宣布了申萬宏源證券“分手”,并于11月1日重新接受申港證券的上市輔導。至于為何兩度變更上市輔導機構,公司并未給出明確解釋。
三力制藥自2015年掛牌至今已完成2輪融資,合計募資2.64億元。其中,第一次定增主要是針對廣發證券和國海證券兩家做市商。第二次定增,其獲得了貴州省文康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同創偉業、時代伯樂系、眾和成長投資等在內的13家機構參與認購。
目前,公司股票轉讓方式已由做市轉為協議。按第二次定增價12.5元/股計算,三力制藥的估值在45.88億元。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三力制藥:“小而美”的兒童藥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