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注重名字,在國人心目中,名字不僅是一個代號,更能帶來好運。放在公司名字上更是如此。A股里,換個馬甲推升股價的事數不勝數。而事情擱新三板公司身上也是如此,不少新三板公司老板,對待寄托了自己心血的公司可以說像兒子一樣,自然,公司的名字取起來也是慎之又慎,一旦覺得公司名字不好便改改改。公司發展順暢時,似乎改完立馬能錦上添花,打敗BAT;發展不順時,似乎改完瞬間就扭轉乾坤,扶搖直上。這也難怪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新三板公司改名。
據統計,共有542家新三板公司進行過公司名字變更。而進入2017年以來,新三板公司改名現象似乎特別突出,截止目前便有213家進行了名字變更。
對于改名原因,不少新三板公司確實系主業轉型后改頭換面。但也有部分企業秉持“我的名字我做主”,任性改名。
22家公司不止一次更名
從2001年算起,至2014年間,新三板公司僅有39家公司改過名字,其中,最早更名的是邁科期貨。
2003年11月23日,邁科期貨(870593)在股權變更的同時,將公司名稱由陜西五礦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變成邁科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自邁科期貨之后,陸續有個別企業更換公司名稱,但每年改名企業數量都比較少,基本保持在10個以下。2015年,新三板改名公司數量增至79家,而后的2016年、2017年,更是“一發不可收拾”,2016年有219家企業改名,2017年前9個月便有213家企業改名換姓。
與邁科期貨類似,由于股權變更或其他原因導致公司名稱變更的公司不在少數,這類公司名稱往往只是變更一次。但在上述542家公司中,有22家公司進行了不止一次的改名。
以北京安鵬為例(430079),公司成立于2003年。成立之初,公司名稱為北京環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環拓科技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對其進行注資重組,重組完成后,公司名稱變更為“北京北汽天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北京安鵬第一次更名完成。
2017年3月10日,北京安鵬發布公告稱,擬將公司名稱及主營業務進行變更。變更后,公司全稱為“北京安鵬行達汽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建設工程管理;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
除了北京安鵬,掌眾科技(430217)的兩次更名也比較典型。
2016年9月13日,申石軟件發布公變更公司全稱和證券簡稱的公告稱,公司中文全稱由“上海申石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掌縱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申石軟件”變更為“掌縱文化”,公司證券代碼保持不變。
令人驚奇的是,新名字使用不到1一年,掌縱文化于2017年8月16日再次發布公變更公司全稱和證券簡稱的公告,中文全稱由“上海掌縱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深圳掌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掌縱文化” 變更為“掌眾科技”。
掌眾科技第一次名稱變更主要系主營業務發生了變化。變更前的主營業務為IT領域的信息安全、金融業務軟件產品的研 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變更后的主營業務為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運營和移動互聯網廣告營銷。而對于第二次名稱變更,掌眾科技并未公開理由。
22家兩次更名的新三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