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病IPO不可??!
2017年9月22日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被否,今年IPO被否的數量達到53家,創下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之最,期間32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被否,成被否企業最大的集散地。如此多的擬IPO企業被否,原因不外乎是:擬IPO企業自身存在著財務數據合理性存疑、信息披露不透明等各類瑕疵,屬于帶病IPO。
從上述53家企業的情況來看,盈利能力是否持續、信息披露是否充分、財務數據是否真實合理、公司是否規范運作、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和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等是IPO被否的主要原因。
2017年8月15日江西耐普礦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業績質量受發審委質疑是其被否的主要原因。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1-6月,耐普礦機主要產品橡膠耐磨制品毛利率分別為61.11%、57.59%、59.73%和57.21%,作為一家從事橡膠耐磨制品業務的企業,耐普礦機的毛利率在近兩年礦業生產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這樣高的水平,也使得發審委對其高毛利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嚴重質疑。
當然2017年7月12日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IPO被否,發審委除了詢問公司部分產品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公司之外,還針對公司儀器價格差異較大的原因、獨立董事是否合規、是否涉嫌稅務違法等問題也進行了詢問。顯而易見除了公司的財務數據真實性、合理性之外,公司運作規范性、關聯交易等也成為發審委關注的焦點。
證監會釋放嚴監管信號
針對今年IPO被否的數量多于往年的情況,某位資本市場專業人士表示,IPO被否數量的增多釋放了一個信號,“監管層在審核上有趨嚴的跡象”。某知名財經評論人也認為,發行人一定要打消帶病上會的僥幸心理。一定仔細排查自身問題,積極改進。
縱觀宏源藥業,雖然其不是第一家進行會計差錯調整的擬IPO企業,也不是第一家主動撤回IPO申請后再次被處罰的擬IPO企業,但卻是為數不多的撤回IPO后還被處罰的擬IPO企業。從證監會處罰宏源藥業的事件及此前一天多家企業IPO被否等事件中可以看出,IPO的審核力度更加嚴格,嚴監管也將陪伴擬IPO企業的前前后后,即便主動撤回也難以避免。
宏源藥業短期難以再次沖刺IPO,而此次公司被罰也給那些試圖通過調整財務數據等方式蒙混過關的擬IPO企業敲了一記警鐘:帶病IPO不可取。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帶病IPO的警鐘 宏源藥業撤回IPO申請仍被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