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三板做市指數跌了26%,但是一批大市值、流動性好、業(yè)績好的企業(yè)表現比指數好很多,說明市場資金集中在這部分股票。但是今年這些票卻是漲得最差的,跌得最兇的?!?/span>
市值居前的做市股票在過去半年里普遍出現下跌,神州優(yōu)車(838006.OC)累計下跌3%,華強方特(834793.OC)跌8%,亞錦科技(830806.OC)跌15%。
由于新三板競價交易、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政策預期落空,有IPO資質的掛牌企業(yè)都紛紛走上上市的道路。據Wind資訊統(tǒng)計,目前,有522家新三板公司在上市輔導階段,130家掛牌公司在IPO排隊過程中。
為了避免因做市轉讓帶來股權分散、三類股東等問題妨礙IPO,越來越多做市股票在更改為交易不活躍的協(xié)議轉讓。9月21日又有6家做市企業(yè)變更交易方式,做市企業(yè)總數已經較年初減少了200家。
此外,基金清盤也是做市指數下行的重要原因。在2015年成立的許多2~3年期的新三板基金產品已經進入集中到期潮。據安信證券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公募產品到期規(guī)模高達80億元,雖然絕大多數都展期一年,但這將加劇明年上半年更為強烈的到期潮。而私募產品到期壓力比公募產品更大,已經清盤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