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適應性制度安排
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李旭東指出,新三板市場發展到掛牌企業超過一萬家后,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內在需求和功能之間存在不匹配的問題,應處理好發展速度和風險管控之間的關系。
對于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有所放緩,存在流動性不足、企業融資不夠等問題,與會專家認為,對市場發展不應操之過急,對新三板的建設要循序漸進。隨著利好政策逐漸出臺,新三板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張梅表示,全國股轉中心將持續完善分層標準,根據各層次掛牌公司的特點和需求提供適應性制度安排。
東北證券股轉業務負責人張可亮指出,從目前情況看,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以及完善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具備現實基礎和政策支撐。關于創新層進一步分層的制度的設定,如在創新層設立競價交易機制等值得期待。這些政策落地能夠有效推進新三板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創新創業。
李旭東表示,在人工智能、“互聯網+”的浪潮中,新三板企業應抓住機遇做好市場。新三板市場與主板市場在服務對象和市場包容度等方面是有差異性的。對于處于創新創業早期的企業,以及一些經營業態比較創新的企業,如互聯網等領域研發型公司,目前對其服務手段不足。而這些企業是新經濟、新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三板市場應該抓住機遇,增強培育這類創新創業型企業服務的能力。
上海榮正投資董事長鄭培敏表示,未來創新層投資者門檻可能適當放開以及公募基金進入創新層等。中長期看,隨著政策逐步落地,新三板的戰略性機會確定。
對于新三板轉板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李茂生表示,新三板轉板如果作為近中期過度實施的制度安排,轉到兩個交易所上市,是合適的。但從長期看,不太贊成這種轉板,也比較困難,因為法律障礙現在過不去。(原標題:多元化特征明顯 新三板企業差異化服務需求強烈)
推薦閱讀>>>
【風口新聞】蘋果訴訟頻發 概念股里的A股公司機會大還是風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