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媒體838835.OC——新媒體營銷
從公司新發布的2017年中報業績可以看到,近半年來,公司依舊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2017年半年的營收已經接近2016年全年的77%。
2017年以來新的互聯網產品和媒體不斷涌現,短視頻和直播等創新形式帶動互聯網廣告市場持續增長,廣告主對于互聯網廣告投放也呈持續增長趨勢。在這過程中,公司通過積極的布局,市場占有率提升明顯。
(3)儲秀網絡870532.OC——精品視頻
公司2017年中報顯示,營收達到2,441.19萬元,同比增長了77.07%,基本相當于2016年全年營收的9成。這是公司在經歷了去年營收下降后,再一次回歸正增長,并且從上升幅度來說,全年營收將超過2015年的峰值。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對業務的全面開拓。
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度,公司投入了較多人力和成本進行短視頻原創制作業務,短視頻原創產能龐大,每月出品約100部原創精品視頻,全網播放量超1000萬。
行業風險分析
通過上文對行業及公司的研究分析,直播行業經歷了一波漲潮和退潮后,開始變得理性,同時對商業模式的探索也越來越接地氣,從“變現”角度看,已經衍生出了用戶“打賞”、直播+購物、網紅+廣告等多種多樣的模式。
但通過深入研究,打造網紅和從網紅身上賺錢卻是兩碼事。例如前期炒的火熱的如涵控股,雖然公司營收已經很高(2017年中報為3億),但凈利潤卻遲遲未能轉正。這主要是因為,公司依靠的網紅大V,在其中分得了大部分的利潤,卻把運營開支等包袱甩給了公司。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如涵控股旗下網紅大賺特賺時,如涵控股自身卻還是虧損的狀態。
從如涵控股的案例不難看出,網紅效應雖然足夠吸引人,但是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網紅效應給公司帶來的回報,能否與公司對其投入形成合理的正相關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網紅的話語權仍要強于公司,所以作為投資者來說,還需要擦亮眼睛才能避免“賺面子不賺錢”的尷尬。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新三板的直播經濟究竟“火”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