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風險對沖 銀豐棉花試水場外期權套保
農產品在生產及銷售的過程中,其價格存在周期性寬幅震蕩的特征。為了對沖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企業通常都會采用商品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
近日,銀豐棉花發布公告,著手嘗試以棉花場外期權為公司的庫存棉花提供套保。
湖北銀豐棉花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銀豐棉花,證券代碼:831029.OC)是專業的棉花供應鏈運營商,它的主營業務覆蓋了棉花收購、加工、貿易和專業倉儲物流、交易市場運營等棉花應鏈的各個環節。從整個棉花供銷產業鏈來看,公司位于上游種植棉花的棉農的后端,同時又位于下游紡織廠的前端,因此是一家典型的位于產業鏈中游的流通企業。2014年8月29日,公司開始在新三板掛牌交易。
對于銀豐棉花這樣的流通企業而言,公司進貨的季節通常是棉花年內價格的低點,流通企業一般都不會擔心進貨階段棉花價格上漲的風險。可是當進貨流程結束,大量棉花成為公司的存貨的時候,庫存棉花價格繼續下跌,就成為公司不得不面對的主要風險之一。
理論上,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與庫存棉花數量相等的棉花期貨,就能夠在棉花現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通過期貨空單的盈利對沖現貨貶值的損失。這種對沖操作就是產業投資者常用的套期保值策略,簡稱套保。
理想美好,現實殘酷,套保策略會失效
雖然理論上完全的套保對于產業投資者而言,是轉移價格風險的有效策略,但是在實際操作上,套保策略的核心假設:“商品期貨品種與商品現貨之間價格走勢存在高度相似性”有時會在各種客觀因素影響之下不成立,甚至發生類似“商品價格下跌”與“期貨價格上漲”,兩者完全背道而馳的情況。此時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就是雙重的打擊。在2016年二季度,銀豐棉花就遭遇了一次套保策略失效而引發的“重大損失”。
2016年6月2日,銀豐棉花發布關于重大損失的公告。該公告中提到,“在棉花產業基本面無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國內棉花(期貨)價格出現十分罕見的異常波動,(使得)公司棉花期貨業務出現重大損失。截至2016年5月31日,公司棉花期貨業務虧損總額為66,549萬元人民幣”。
公司的巨額損失主要來自于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品種(以下簡稱:鄭棉)在2016年上半年的一波快速上漲行情。以鄭棉主力合約的價格變動為例,自鄭棉期貨價格在2011年2月見頂回落,在經歷了整整五年的漫長下跌之后,到2016年3月1日,鄭棉價格終于在9890元/噸見底。開啟了一波快速的回升行情。
截至2016年5月31日,鄭棉主力合約已經從低位大漲了29.83%,讓那些長期看空棉花市場價格的產業人士們盡數跌破眼鏡。同期,反映棉花現貨價格的國棉A、B指數,僅從低位反彈了200元每噸,波動幅度僅為1.6%。特別是在2016年3月份,在鄭棉主力合約上漲4.6%的同時,現貨市場國棉指數反而持續下跌了3.9%。兩者走勢背離產生的損失相互疊加,是銀豐棉花2016年巨額虧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