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新三板做市走入最低谷 批發市場有了,但“顧客”進不來
日前,股轉系統機構業務部等多部門在全國各地調研新三板做市機構?!斑@次調研,可能主要為了‘安撫’市場,并沒有什么利好消息?!庇袇⑴c調研的做市從業人士表示,此次股轉系統主要為了是聽做市商訴苦,了解做市商從業的困境。
新三板做市走入最低谷
再過一周,自2014年8月25日推出新三板做市制度,將迎來三周年。但目前,可說是新三板做市的最低谷。
8月18日,三板做市指數報收1020.52點,盤中最低跌至1018.11點。這是自該指數2015年1月21日后的歷史最低。
遙想2015年1月9日,三板做市指數出爐,當天以997.37點收盤。但很快,該數值便在2015年1月22日攀升至1033.31點,并在4月7日達到歷史最高的2673.17點,而后一路下滑。
可以說,三年后的新三板做市市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2017年以來,做市公司家數便開始負增長。僅今年8月,就有天力鋰能、鄭州水務、奧維云網、百通能源等96家掛牌公司將股票轉讓方式從做市轉為協議??傮w上,2017年以來,這類公司總數達486家,是過去兩年做市轉協議的公司總數116家的四倍有余。
而看新增做市公司家數,2017年至今不過有94家。截至2017年8月17日,新三板總掛牌公司數增加至11510家,但其中采取做市方式的公司數跌破1500家至1499家,占市場總比例續降至13.02%。要知道,早在2016年5月11日,彼時掛牌總家數7092家的時候,做市總公司數已經有1500家,占比為21.15%。
做市掛牌公司數持續銳減、做市商退出節奏加快的背后,直接導致各家做市商的業務量大幅下滑。
股轉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17日,興業證券以持有280只做市股票位居做市業務量排行榜第一名,其次是中泰證券251只。
而2016年年底時,排在第一位的做市券商還是廣州證券,做市股票298支,較目前持股量多出65支。中泰證券處于第二名,彼時做市的股票數是290支。
“做市商退出,一般都是企業提出要轉協議的,主動退出的較少,除非企業經營情況有問題?!币晃粊碜员狈降淖鍪胸撠熑朔Q。
截至2017年8月3日,在做市商退出案例發現,做市商退出股票做市報價服務的原因,主要是股票將轉讓方式從做市轉為協議、做市公司經營惡化、做市股票擬定IPO、做市股票被風險警示,以及做市商基于自身股票投資抉擇而進行的其他因素。
其中,股票從做市轉為協議的有1500多條,占比超七成。
批發市場有了,但“顧客”進不來
總結多位做市商負責人的觀點,市場流動性差,是導致目前做市制度陷入谷底的“罪魁禍首”。
“市場價格由短期投資者決定,想市場定價那一定要有足夠多的投機者?!庇凶鍪袕臉I人員稱,做市商肯定會看企業好不好,“再好的東西沒有人買,批發商也不會批發做這個買賣的。”
在他看來,現在的問題就是,做市商之前批發了一些好貨,批發市場也開業了,就是沒有顧客?!柏浻泻脡模鍪衅髽I的質地當然也有好壞差別,這在價格上會有區別。關鍵是讓顧客進來,進來多了,好貨就會賣得貴點;顧客少了,好貨的價格也叫不上來,壞貨更賣不出去?!?/p>
令“顧客”不敢進來的主要原因是“三類股東”問題。所謂“三類股東”,即“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新三板掛牌企業海容冷鏈(830822)十大股東之中便含有信托等三類股東,公司IPO排隊近兩年,仍未能通關。
“ ‘三類股東’處理不明確導致新業務無法開展”。北方一位做市負責人指出,新三板投資門檻不降低,投資者數量稀少,市場缺乏流動性,這就導致優質掛牌公司必然選擇IPO去A股上市。
上述從業人士無奈稱,原本與做市也并無太多矛盾,但是屬于新三板合格投資者的三類股東,卻在IPO時不被認可?!斑@就導致有潛力申報IPO的優質新三板企業紛紛選擇不做市或者做市轉協議”。
兩者相結合,就導致目前做市商面臨的兩大困境。“一方面,新的優質項目不選擇做市,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市場;另一方面老的做市項目有很多基金產品今年到期,做市商面臨的市場拋壓很重,做市指數一路下跌也能看出市場反應?!?/p>
開源證券做市負責人姚少卿指出:“三類股東應該算是交易大戶,因為沒有清晰的市場預期,存量資金紛紛離場,市場沒有接上來的資金?!?/p>
該人士坦言,做市商沒困境,有困境的是新三板市場本身?!皢蝹€下跌是企業,集體下跌是市場?!痹谒磥?,目前做市價格是真實的市場預期反應,做市價格跌下來是市場整體資金面的預期 ,只怪罪做市制度是不理智和沒道理的。
如何解決目前的做市困境? 姚少卿認為,目前最應該做的是盤活存量資源。
該人士分析稱,具體策略上,第一應該更科學地完善分層機制。第二,應該把沒交易、沒融資、觸犯規則的做市股票先警示出來。“單純掛牌數量增長沒有用,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
姚少卿認為,對于造假違法的公司,要堅決懲處,即使摘牌也應該繼續追究,這樣才可能吸引資金再次進入。
而前述來自北方的做市商負責人指出,如果能根據企業不同資質或者分層,適當降低投資人門檻,或者新三板的合格投資者(尤其是“三類股東”)在掛牌公司IPO時也都能作為合格投資者,那么做市商的困境自然就會消失了。
“個人猜測,應該會是一攬子政策,畢竟事關A股、直接融資、脫虛向實等重要轉型,新三板政策需要配合大的政策一同推出?!蹦硸|部地區的做市負責人直言,可以說,新三板很重要,玩得好,能起很大作用;“玩不好,可能就慢慢成‘雞肋’了”。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地震預警商業化:新三板企業已具先發優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