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豬周期下行期,豬企紛紛調整
8月15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星源農牧公布2017年半年度財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5902.41萬元,較去年同比漲40.15%;但其凈利潤卻同比跌19.49%至1212.75萬元。關于盈利下滑,公司表示,是受累上半年生豬價格下行,均價較上年同期降低16.3%至16.4元/公斤。
受豬價下行影響的另一家新三板豬企裕龍農牧也在8月7日發布半年報。其上半年實現營收4347.16萬元,同比減38.11%;凈利潤為584.55萬元,同比降低77.78%。
廣發證券15日的最新研報指出,維持豬周期整體大周期下行的判斷,生豬養殖迅速規模化的過程中,成本控制能力、產能擴充速度決定企業發展空間。
而要規模擴張,就必須有資本支持。2017年以來,裕龍農牧、天心種業、六馬科技、佳和農牧、自然種豬等5家豬飼養類企業相繼掛牌新三板。不過,對于資本而言,在豬市進入大周期下行階段后,相關企業已經錯過了最佳融資窗口。
過去兩年“豬站在風口”,22家豬企“搶灘”新三板
從農業部發布的全國主要鮮活農產品批發價格走勢看,豬肉批發價從2015年4月份開始持續走高到2016年4月份到達最高位,2016年整年豬肉的批發價格都維持在較高的價格上。
2016年,豬價上漲,豬企進入風口。依據22家豬企2016年報和公開轉讓書統計,22家新三板掛牌豬企2016年平均營收2.25億元,2015年平均營收1.66億元,同比增長35.54%;同時,其2016年平均凈利潤是4541.35萬元,2015年平均盈利1189.87萬元,同比增長281.67%,僅3家企業虧損。
其中,2017年6月22日才掛牌新三板的佳和農牧,2016年以營收9.95億元、凈利潤2.71億元居榜首,成為2016年最賺錢的豬飼養掛牌公司。此外,今年8月10日剛掛牌新三板的自然種豬盈利同比增速達2402.08%,成為去年盈利增長最快的豬企。
豬價上揚的同時,豬企也受到資本青睞。22家豬企中,有17家相繼推出融資計劃。其中,主營生豬養殖銷售、冷鮮肉等加工生產的湘村股份,2016年2月掛牌新三板后,相繼在同年4月、11月推出兩次股票發行計劃,分別融資1.34億元、1.84億元,引入朱雀投資等。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其去年實現營收5.37億元、凈利潤1.01億元。與此同時,其已經在去年9月份進入上市輔導階段,成為第一家沖刺IPO的新三板豬企。
此外,榮昌育種、民正農牧、龍鳳山、振興生態等掛牌這一兩年來,也分別融資過億元。
豬周期下行期,豬企紛紛調整
進入2017年2月后,“風口上的豬”開始墜落,豬肉價一路走低。
我國生豬養殖仍以小規模養殖為主,生豬養殖行業具有市場集中度低,散養規模大、抗風險能力低等特征。這就決定了我國商品豬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波動,即“豬周期”。“豬周期”一般遵循“豬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豬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豬價上漲”的循環軌跡。
從農業部發布的全國主要鮮活農產品批發價格走勢圖也可看出,2017年開始豬肉價格在持續下跌,依據“豬周期”的循環軌跡,目前行業正在淘汰母豬階段。農業部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6月份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量,較2017年5月份減少0.2%、較2016年6月份減少3.2%;2017年6月份400個監測縣能繁母豬存欄量,較2017年5月份減少0.5%、較2016年6月份減少2.4%。
廣發證券在15日的最新研報指出,維持豬周期整體大周期下行的判斷,但本輪盈利周期跨度或將持續超出市場預期。“生豬養殖迅速規模化的過程中,成本控制能力、產能擴充速度決定企業發展空間。”這顯然也是目前豬企們正在進行的調整。
處于山東的裕龍農牧2017年上半年盈利同比下滑近八成。在2017年半年報中,公司指出2016年上半年,山東生豬價格一直在高于17.5元/公斤以上的高位波動,最高至21.2元/公斤;但進入2017年以來,除2月4日前勉強維持17.50-18元/公斤的價位外,隨后一路走低,5月底已低至13元/公斤。“與2016年上半年的最高價位相比,降幅達38.68%。”
在這種情況,裕龍農牧稱,生豬價格受“豬周期”支配,不可能一直維持高位,2017年,將是生豬價格變動較大的一年,“公司有意識地放緩了補欄速度,壓縮了生豬存欄規模,減少了銷售規模,并調整了生豬存欄結構,適當增加了后備豬數量。”
豬企還面臨盈利少、資產負債率高等經營風險
除了在“豬周期”支配下豬價持續下跌的市場風險外,投資者還應關注豬企本身的經營風險。22家新三板掛牌的豬企普遍存在主營業務盈利少、資產負債率高、營業外收入較高等問題。
22家豬企2014-2016年資產負債率的均值分別為51.13%、44.42%、36.90%,其中2014年資產負債率最高的是六馬科技,達到90.98%;2015年資產負債率最高的是自然種豬,達到91.88%;2016年資產負債率最高的是三江股份,達到67.47%。
高負債進而影響企業盈利水平。2016年三江股份(833001)虧損最多達到6837.72萬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加470.63%。對此,公司解釋,原因是資產負債率過高造成銀行貸款沒有到位及歸還借款,導致公司運營資金緊張,疫苗和獸藥短缺,造成養殖場仔豬流行性腹瀉、豬流感等幾種豬病較大規模發作,導致20.34%的小豬死亡,6.78%的肥豬死亡,3.07%的后備豬死亡,產生較大虧損。
除了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新三板豬企營業外收入較高,特別是對外投資理財收入和政府財政補助這兩項。22家豬企2014-2016年營業外收入的均值分別為307.57萬元、417.57萬元、551.93萬元。其中2014年營業外收入最高的是金旭農發,達到935.43萬元;2015年營業外收入最高的是天兆豬業,達到1719.62萬元;2016年營業外收入最高的是佳和農牧,達到2699.03萬元。
天兆豬業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凈利潤達1.29億元,同比增長1.42億元。其中公司投資收益達5005萬元,同比增長6049萬元,對外投資收入占了公司近半的利潤。
由于較高的營業外收入和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導致了新三板上豬企在行業最好的2016年其實并不賺錢。除此之外,關聯交易也值得關注。譬如六馬科技,2015年和 2016年,公司與勁能生物關聯交易的發生額分別為1368.40萬元和1184.92萬元,占當年采購額的比例分別為40.39%和35.81% 。分析認為,雖然關聯交易的金額和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絕對額仍然較大,容易造成風險傳遞。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風口上的豬”正在墜落 新三板豬企進入調整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