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在2017年年底前,將禁止4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其中包括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我國為全球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是當之無愧的“王者”。2016年,全球超過一半的廢銅、廢紙、廢棄塑料流入中國。去年,中國花費超過180億美元(約合1209億元人民幣)進口“洋垃圾”。與此同時,美國扮演了一個“熱切的供應商”的角色,2016年美國出口量最大的出口商中,有超過1/4是廢紙、廢塑料或廢金屬的回收商。其中,美國中南有限公司的表現非常亮眼,這家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廢紙供應商去年出口了33.39萬個集裝箱的廢紙,幾乎都是運往中國。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洋垃圾已經逐漸喪失了它的作用,不僅污染環境也危害了咱們老百姓的健康,除此之外,近年來,一些不法商人通過不法手段走私洋垃圾的行為十分猖獗!
在新三板,使用進口原料的資源回收企業并不少見。
目前,歸屬“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的新三板企業共有65家,其中有28家主要從事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據記者統計,65家企業中,在公開轉讓說明書或年報中披露使用進口原料的企業共有8家。
其中祥云飛龍(837894)、巨東股份(834815)、萬興隆(831025)3家企業主要從事廢舊金屬資源回收加工;陸海環保(834562)、龍福環能(833766)、百川科技(835634)、利達股份(833329)、福泰資源(871463)5家企業主要從事廢舊塑料加工利用。
從對進口材料的依賴程度來看,各企業差別明顯。如百川科技的主要原料廢舊PET瓶片全部源于進口;利達股份近三年進口原料的比例均超過90%;萬興隆也有超過70%的原料來源于進口。相比之下,祥云飛龍目前進口的原料已經降低到10%以下,且在進一步降低。
從企業經營的品種來看,被禁止進口的釩渣、廢紡織原料對上述新三板企業并無影響,主要受影響的可能是廢塑料加工企業,尤其是國內尚無穩定供應的原料品種。
比如在生活來源廢塑料中,鋁塑復合膜就在禁止進口之列。記者發現,陸海環保正是國內第一家獲得正式批文可以進口處理鋁塑復合膜的企業。該公司年報顯示,目前其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為鋁塑復合材料,上述原材料在國內沒有批量的供給,尚無法滿足大批量的工業處理需求。
在李建明看來,此次禁令對廢塑料行業的影響是最大的,他甚至認為這是一次“徹底的洗牌”,部分企業如果沒有其他原料代替,就很有可能熬不下去。
對于禁止“廢七類”,張芳博士認為對行業的影響不會太大。據介紹,禁令實際影響的實物量本身不多,折合成銅金屬量更沒多少,所以對中國的原料供應沒有太大的沖擊。
此次頒布的方案,除了提到“禁止洋垃圾入境”,也提到了要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多數從業者認為,長遠來看,這將有利于行業發展。
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快國內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提高國內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率,到2020年,將國內固體廢棄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礎設施,促進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園區化、規模化和清潔化發展。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綜合證券時報,商業報,新浪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