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水體修復公司太湖湖泊“為美化太湖而生” 登陸新三板能否異軍突起?
自2000年起,太湖全湖平均達到富營養的水平,以藍藻水華為表征的富營養現象已經呈現。2007年因為藍藻嚴重爆發,無錫全城自來水斷供。這件往事至今仍令無錫人民心悸。然而,無錫人治理太湖的努力從未停止。統計表明,十年間江蘇各級財政投入太湖治理的專項資金,以及帶動投入治理的社會資金,累計超過1000億元。2017年7月25日,一家名為無錫市太湖湖泊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登陸新三板,該公司的掛牌申請已獲得股轉系統同意,公司股票將以協議方式在新三板轉讓。
這家從事污染水體修復、污染土壤修復等環境修復工程和污染調查與評估的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15日,由無錫國資委實際控制,具體由無錫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發集團”)和無錫市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出自出資設立。
公開轉讓書顯示,太湖湖泊2015、2016兩個年度分別實現營收765.67萬元和1517.0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90.82萬元和101.2萬元。
新三板在線注意到,公司客戶較為集中。2016年及2015年,公司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431.97萬元和765.67萬元,占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4.40%及100%。這些客戶均為無錫市相關公司。
盡管已成立14年多,且有當地國資委加持,但公司盈利情況與很多已掛牌企業比并不突出。2016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62.76萬元,相對上年度的79.43萬元,出現下降。
太湖湖泊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提到,公司將2016年收到的惠山區政府上市掛牌扶持獎勵50萬元計入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該政府補助屬于偶發性補貼,不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公司未來存在因無法獲取政府補助導致公司凈利潤下滑的風險。
此外,報告期內太湖湖泊應收賬款凈額和其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逐年上升,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處于較低水平,投資者還應關注太湖湖泊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作為為治理太湖而生的公司,太湖湖泊此前主要工作就是“組織實施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項目”。
公司官網顯示,2003-2008年,湖泊有限成功實施國家“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等一系列水環境治理項目:2009-2011年,公司完成太湖新城貢湖灣退漁還湖淤泥干化約60萬方,完成錫東新城水生態整治淤泥干化約8萬方。
然而,作為有國資背景的污染治理企業,太湖湖泊還面臨新的挑戰。
太湖湖泊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表示,2015年之前太湖湖泊主要承接科研項目(如上述國家“十五”863重大科技專項—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等)、關聯企業委托、政府機構委托,而2015年起公司開始市場化轉型,參與市場競爭。
2017年7月18日,財政部、住建部、農業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將全面實施PPP模式,盡快形成以社會資本為主,統一、規范、高效的PPP市場。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對環境修復問題的日益重視和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未來,土壤及水體修復行業內現有企業競爭實力將得到提升,同時,更多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將進入該行業。
鑒于此,盡管太湖湖泊積累了大量修復經驗和技術,并在行業內保持良好的口碑,但未來,如公司在修復技術、工程施工經驗等方面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公司將有可能失去競爭優勢,市場開拓受阻,從而導致業績下滑。
無論如何,接下來,這家為太湖而生的新三板國有公司,面對的不再僅是市場競爭,還有資本市場和監管部門的審視。
以上就是新三板的最新消息,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為美化太湖而生:水體修復公司太湖湖泊將登陸新三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