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134家新三板企業未披露2016年年報。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股轉公司將終止其股票在新三板掛牌。
啃哥仔細看了這134家未披露2016年年報的企業名單,其中不乏利潤過億的新三板明星企業,還有不少企業曾在新三板定增融資。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企業寧可被強制摘牌,也不按時披露年報呢?啃哥認為,其中原因可能有如下幾種:
第一,企業2016年財務狀況嚴重下滑,業績變臉。與其披露年報讓市場看到惡化的財務數據,不如不公布。而如果主動摘牌,手續繁瑣,部分股東也不會愿意,不一定能順利退市,因此,有企業選擇了被強制摘牌。
第二,企業財務管理出現問題,或者出現大股東惡性占用資金等嚴重問題,導致審計報告只能出具保留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企業不希望這樣的審計報告出現,因此,選擇不披露,被強制退市。
第三,優質企業準備去A股排隊IPO。根據A股IPO更嚴格的財務要求,企業在新三板已經披露的歷史數據需要追溯調整,甚至過往三年的財務數據都要做出修改,以滿足更嚴格的A股申報要求。為避免繁雜的數據調整工作,以及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兩害相權取其輕,企業寧可選擇被強制摘牌。
對于新三板優質掛牌企業選擇不按時披露年報,而被強制退市的現象,啃哥認為,主要是新三板和A股銜接不夠完善,或者說之前的制度設計未能充分考慮新三板市場與A股市場的對接問題。因此,才出現了現在這種似乎解釋不通但又確有合理原因的特殊現象。
由于新三板企業掛牌采用注冊制,門檻相對較低,短短幾年已有一萬多家企業掛牌。但是,當其中一部分企業在因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想去A股排隊IPO時,卻發現自己已是公眾公司,之前披露的很多信息不能和申報A股IPO的信息相違背。但由于兩者門檻不同,一些之前在新三板已經披露的信息必須要做出修改。由于涉及工程繁雜,這讓有些企業寧可選擇退市,來抹去此前披露的數據信息。
不過,啃哥相信,隨著制度的完善,這樣的情況未來會大幅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