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股轉系統對480家掛牌公司和相關負責人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規模如此之大,堪稱史上之最。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掛牌公司沒有按時披露年報!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認為,年報作為新三板市場的一項重要信批內容,沒有按時披露,出具警示函十分必要,否則對投資者不公平。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28日,480家掛牌公司中已經有292家披露了2016年年報,188家仍未披露。而按照股轉系統規定,若在6月30日前仍未披露去年年報,將被強制摘牌。因此預計接下來的兩日將出現集中披露年報情況。
對于掛牌企業延遲披露年報的現象,付立春將其歸結為主動和被動兩大原因。“主動方面,一種是業績發生了比較大的向下變化,或者基本面發生了重大沖擊,導致其在新三板繼續掛牌的必要性不大;另一種則是其資本規劃發生了大的變化,公司意欲轉板、被并購等,導致企業故意不披露年報,‘坐等’被摘牌。”付立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被動方面,則是企業與主辦券商、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機構就年報披露的溝通協調和細節認定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導致年報披露一直往后拖延。”付立春稱。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也向記者表示,企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避免外界知道,或者計劃摘牌都有可能延遲披露。而且與主動摘牌不同,強制摘牌手續更簡單,更容易操作。另一方面,一些擬IPO企業為了防止以后在A股與新三板市場信息披露的不一致,也會對財務數據進行調整,因此會計審計時間會被拉長。
“坐等被摘牌盡管無可厚非,但如果現象太多,不利于新三板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付立春認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對被罰的480家掛牌企業大掃描,讓投資者對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480家被罰掛牌企業涉及到76家券商,其中申萬宏源擔任主辦券商的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41家。其次是安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為26家和20家。不過,這三家也是新三板督導數量排名靠前的券商。此外,有18家券商的項目數量超過10個。
截至6月28日,已經有292家掛牌企業披露年報。在這292家企業中,2016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有12家。最高的為川山甲,其營業收入達到了51億元。119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分布在1-10億元,占比40.75%,這也是營業收入最為集中的區間。131家企業營業收入過億,104家營業收入在5000萬以下。
在292家掛牌企業中,不乏一些業績特別亮眼的企業。凈利潤在億元以上的就有7家,恒信璽利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了2.27億元。這些企業的凈利潤大多集中在0到1000萬,有95家,占比32.53%。此外,95家凈利潤為負,凈利潤虧損超過千萬的有37家,其中有6家虧損過億。
從480家被罰企業的地區分布來看,北京首當其沖,占據75家。廣東、上海緊隨其后,被罰企業數量分別為65家、50家。北京、廣東、江浙滬被罰企業數量最多,合計272家,占比56.67%。不過,這也與這些地區的新三板企業數量有關,這些都是新三板分布最多的區域。
從隸屬行業來看,480家受罰企業共涉及17個行業,但行業分布集中度很高,有236家即49.17%的被罰企業屬于制造行業。其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80家企業。有8個行業的被罰企業數量在10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