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IPO的新三板企業,美瑞新材不是個例。經濟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4月23日,共有400余家Pre-IPO的新三板企業,其中有349家已發布IPO輔導公告。從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分析,目前受理的首發企業共有607家,其中新三板擬IPO企業共有89家。
“因新三板流動性相對有限,加之IPO審核提速,使得新三板公司加速集結,擬轉向A股IPO。”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總經理嚴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說。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亦表示,從理論上來看,由于相對更加規范,新三板企業申請IPO應該更加順暢、容易。
審核速度穩步提升
幾天前,上交所發行上市中心執行經理顧斌在首屆中國并購交易商大會上表示,已披露輔導公告或者已向證監會遞交申請的新三板企業,到今年一季度末有400家左右,速度增長比較快,說明有大量的新三板企業在向IPO轉移。
此言不虛。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1.1萬家,流動性限制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瞄準了A股市場。在新三板擬IPO的89家企業中,處于“已反饋”的公司有53家。若按當前發行速度,今年將是新三板公司登陸A股的井噴之年。
全國股轉系統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4月17日-20日共有6家公司發布與上市相關的公告。具體來看,仕凈環保、阿爾特、保麗潔發布關于上市輔導備案的提示性公告;捷佳偉創發布的是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的公告;元道通信發布關于上市輔導登記的提示性公告;大洋生物則發布關于正式啟動首發上市工作與券商簽署框架協議的公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證監會發審委日前審核通過了貴陽新天藥業的IPO申請,該公司也成為去年以來第四家成功過會的新三板擬IPO公司,同時有望開創新三板創新層公司登陸A股的先河。在嚴鵬看來,新天藥業以及已過會的新三板企業拓斯達、三星新材、光莆電子等,從被證監會出具反饋意見到過會分別耗時18天到6天不等,“這足以說明新三板公司的IPO審核速度正在穩步提升。”
事實上,新三板公司IPO熱潮不減,與IPO審核速度的加快不無關系。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47家中企完成IPO,達到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一季度上市企業中,境內上市135家,融資額共計696億元。顧斌也表示,根據一季度發行速度測算,今年將延續去年11月、12月的高速發行節奏。
據悉,去年11月以來,證監會審批速度明顯加快,發審委維持了每月4批、每批10至12家的發行速度。預計今年全年核發IPO數量達500家,全年IPO融資額達3000億元。
或倒逼政策盡快出臺
不少受訪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新三板的估值和成交量始終不能與主板相比,于是眾多優質企業將新三板作為通向主板的跳板。如今,新天藥業等公司IPO的通過,對于新三板企業轉主板將是一個強力“刺激”。
新三板投資聯盟創始人許小恒認為,之所以市場內很多企業謀求轉板,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新三板流動性萎縮,企業股價跌破定增價,新三板市場的一級市場融資功能也受到影響。而謀求轉板的企業,基本上以提升融資能力為基本目標。
新三板公司轉板熱潮不減,或倒逼相關的紅利政策盡快出臺。事實上,新三板的轉板制度一直存在預期,監管等相關部門也多次提及。本月17日,深交所官網發布的深交所總經理工作報告(節選)中就指出,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包括推動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把創業板服務對象向產業前端推進,向企業最需要資本市場支持的階段推進。這是2017年以來,深交所第二次提到轉板試點話題。此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談及新三板時也表示,要讓一批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能夠轉板的就轉板,不愿意轉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綻放”。
與此同時,券商對新三板市場的爭奪熱度不減。從今年的掛牌企業數量上看,截至4月21日,安信證券、國融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排名前三,分別達到85、63、50家。新三板被認為是未來券商收入的高地,各家券商也加大了項目承攬的力度,中小型券商通過更有針對性的專業化服務占據了部分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從等待過會的企業儲備來看,目前已經預披露的排隊企業超過600家,已輔導登記備案受理家數1035家。按照目前的審核速度,只需一年多時間,就能把當前排隊企業全部審完。“今年監管層的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大力推進IPO,加快去庫存的步伐,同時規范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從這一角度來說,新三板公司紛紛搶食IPO盛宴,也是順應了大勢。”嚴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