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股轉公司對名為“季秦”的賬號采取了限制證券賬戶交易三個月的自律監管措施,因其在參與協議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多次以接近申報有效價格范圍上限或下限的價格申報,造成市場秩序混亂。這是自3月新三板引入協議轉讓報價新規后,股轉針對擾亂二級市場的第三例處罰案例。
股轉公司指出,2017年5月15日至26日,“季秦”賬戶在參與協議股票交易的過程中,累計511筆以接近申報有效價格范圍上限或下限的價格申報,合計約455萬股,涉及74 只股票,違反了“申報或成交行為造成市場價格異常或秩序混亂”的相關規定。
據悉,2015年以來,“季秦”賬戶因在參與新三板股票交易過程中違規,已累計7次遭股轉處罰,處罰措施涵蓋要求提交書面承諾、出具警示函以及電話警示。
股轉系統認為,“季秦”無視前期監管決定,屢教不改,違規情節嚴重,根據相關規定,“季秦”此次違規行為屬于可從重實施自律監管措施的情形,決定對“季秦”采取限制證券賬戶交易3個月的自律監管措施,期限從今年6月3日至9月3日。
目前,新三板上有一萬家企業采取協議轉讓方式,每日市場協議成交總金額在5億元至10億元。但由于協議轉讓系統不會自動為買賣雙方撮合交易,投資者需要手動進行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成交。所以,協議轉讓中,市場遵循的不是價格優先,而是時間優先,全憑投資者眼疾手快,才能搶得最優價格。
今年2月,股轉處罰了一個名為“姜素華”的賬號,因“姜素華”以超低價格買入掛牌公司股票,造成市場價格異常。“姜素華”曾以每股1分錢價格買入10000股遠航合金(833914.OC),當時遠航合金的二級市場價格在每股6元左右,“姜素華”買入的次日拋出就能獲利6萬元,收益率高達近600倍。
為防范異常價格申報和投資者誤操作,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股轉公司決定對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設置報價限制。申報價格應當不高于前收盤價的200%且不低于前收盤價的50%,超出該價格范圍的申報無效。
新三板協議轉讓報價新規自今年3月27日起正式實施,新規實施以來,因存在以接近申報有效價格范圍上限或下限的價格申報并成交的情形,共有王紅杰、嚴佳穎、季秦三個賬戶先后被股轉采取了限制證券賬戶交易的自律監管措施。
資深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南山資本創始合伙人周運南認為,股轉接連對二級市場投資者進行處罰證明今年新三板依舊是嚴厲管理年,并且由去年對市場主體的嚴管理衍生為今年的巿場主體和市場交易兩手抓的雙嚴監管。
監管者的處罰對二級市場參與者是一個警醒,他表示,“管理層對投資者故意反復利用市場規則的極限來影響操控市場的行為是零容忍原則,股轉的大數據監控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投資者千萬別挑戰管理者的極限。”
“不過這類利用規則擾亂二級市場的交易行為的出現也從側面反映交易制度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處罰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希望管理層能盡早健全和完善新三板的交易制度。”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