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表之外,市場的另一大關注點為加息。美聯儲在此次加息外,確定了未來繼續保持加息的路徑:今年預計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但美聯儲的這一決策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在議息決議公布之前,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月下滑0.1%,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較上年同期僅僅上漲1.7%,低于前月的上漲1.9%。
這已經是通脹指數年內第二次下滑,市場對未來通脹的走勢充滿了擔憂。
美聯儲辯稱,近期通脹疲軟只是“暫時”現象,但美聯儲官員還是下調了對今年通脹的預期:通脹同比增長率到2018年底將達到2%的目標水平。現在預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的物價今年將上升1.7%,3月時預期升幅為1.9%。
美國通脹及消費數據讓外界高度質疑,美聯儲是否能夠真正達成所預估的3%中性利率水準。
“前幾次升息的滯后效應還沒有顯現,升息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要完全顯現平均需要18個月時間,再加上減稅政策推遲、潛在的保護主義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意味著‘頂點’利率水平會低于2%。”Hermes投資管理集團首席分析師Neil Williams在美聯儲升息后表示。
此外,自美聯儲3月升息以來,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外界對特朗普政府能否實施刺激性支出或減稅政策的信心已經大幅降低,而這些措施的作用將遠不止推高股價。
“過去四個月失業率降了0.5個百分點,但美聯儲現在預期今年剩下時間不會再下降。這根本不合理,可能得在9月修正。”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Ian Shepherdson在研究報告中寫道。
莫恒勇表示,未來美聯儲的政策路徑的根本目標為通脹數據。“加息和縮表的前提都在于通脹不能繼續下滑。如果通脹數據顯著下滑,應該就不會縮表。”
莫恒勇預計,如果美國經濟和通脹情況好轉,9月縮表、12月加息是可能的組合。但如果通脹還沒有明確回升,美聯儲很有可能將12月的加息挪到明年。原因在于如果一旦9月開啟縮表,那么實際上已經在開始緊縮;如果通脹繼續下行,美聯儲將更不具備12月加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