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資本市場腥風陣陣,賺錢的少見,割肉的常聞。其實高手在3月底就已經離席,留下來割肉的都是管不住自己手的人。散戶們正遭遇這樣的困境,反復去追去抄,然后來回被收割。之前的賺錢行情已經變成了割肉行情,那么誰該為此買單?于是,有到主管部門投訴的,有指責管理層的,有要求國家兜底的,有指責IPO加速的,還有去廟里燒香的!亂紛紛之際,本周市場看似探明了一個短底,剛割肉完畢驚魂未定的交易者,又開始蠢蠢欲動。
是時候理一下2017年以來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路了,這才是市場投資風向變遷的根本。今年金融領域的主題是去杠桿和強監管。去杠桿是為了防風險,風險主要來自房地產。這個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導致全社會的資金以各種形式流向房地產,其中的杠桿資金有多少?銀行、債券和保險等方面的資金有多少進了房地產?總之,房地產獨大、實體經濟不振的經濟是不可持續的。
那么,現在去杠桿的進程如何?也只是剛剛步入深水區。與去杠桿配套的是強監管,管理層對利益輸送等惡劣行為嚴懲不貸。
所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真正去了杠桿,捋清家底,就到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時候。屆時,過去的炒題材、炒概念可能沒什么市場了,高成長和高分紅股將成為投資主線。殼公司、虧損類公司可能會被打入萬劫不復乃至退市的深淵,“空手套”們惟一的選擇是老老實實回歸實體,經營企業。這樣整個國家的經濟將煥然一新。
當市場風清氣正,公開透明,監管到位,積極倡導價值投資,怎么能沒有萬眾期待的大牛市呢?
綜上,筆者并不看好后續幾個月的行情,市場可能會重復“反彈-新低,反彈-新低”這一過程。建議水平一般的投資者可以休息一下提升自己。至于高手可以搶一搶反彈,順手配置一些高成長的錯殺股,比如環保、醫藥類股票。
回到主題,誰該為投資者虧本買單?這個問題投資者最該問的人是自己,難道您忘了市場的箴言——這個市場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