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房地產三十年的發展過程經歷了數輪的政策調控,以往調控的初衷在于穩定房價、讓市場平穩發展,但是事實上,缺乏長效機制的調控卻在客觀上造成了市場的大起大落。所以,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應該是這個行業未來十年最為重要的事情。”5月18日,在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地產中國主辦的“中國房地產30年回顧”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原建設部總經濟師兼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司長謝家瑾做了如上表述。 她認為,能否理性認識行業發展規律,能否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能否進一步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住房供應體系、保障體系、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等,是建立長效機制的關鍵。 對于當下備受熱議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遭遇發展瓶頸的問題,謝家瑾表示,未來,以“結婚首次購房、居民改善性購房、城市建設中的拆遷安置購房、城鎮化過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購房”為主的四大主要剛性需求,仍將在今后若干年支撐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其關鍵還在于是否能夠按照“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來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 此外,謝家瑾特別提到,物業管理作為一個年營業額超過六千億級別的巨大服務業市場,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和工作環境,增加就業、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伴隨著社會各方面對物業管理和社區服務的關注,物業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潛力不可估量,在造福居民和自身發展上將實現更高層面的升級和跨越。”謝家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