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個月新三板企業實現募資412.86億元
數據顯示,4月新三板市場完成定向增發272次,完成股票發行18.31億股,募資資金124.08億元,環比下降0.13%。4月新三板企業定增獲VC/PE支持共計98家,獲得融資約61.61億元,占4月總募資金額約49.63%。今年前4個月,新三板企業合計定增1043次,完成募資金額412.86億元。
4月新增掛牌企業116家,終止掛牌26家,累計增加90家;新三板合計成交36.70億股,環比下降19.66%,合計成交金額200.69億元,環比下降31.71%,本年度累計成交140.70億股,累計成交金額827.08億元。
逾180家公司終止定增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80家掛牌公司取消了定增方案,涉及募資金額近160億元。
有新三板資深投資人士表示,在目前市場環境偏弱的情況下,對于IPO預期不明朗或者業績還未釋放的新三板企業,投資機構與企業價格很難談攏,企業不想低價發,造成定增方案一再拖延,最終會造成定增“流產”。“其實目前很多機構對新三板未必看好,也沒有能力篩選出有投資價值的掛牌公司,只不過IPO概念股讓投機者有了套利幻想,才敢下注押寶。”該資深人士如此表示。
“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投資方式、投資期限、投資理念和投資能力方面不匹配的問題。這些基金主要按照A股的投資方式和理念來做的,所以很多基金存續期限都很短,很少有真正的放長線的價值投資。”東北證券研究中心總監兼首席研究員付立春如此認為。
新三板公司摘牌 投資者保護亟待加強
“失意”中的新三板公司正以近乎夸張的速度“撤離”。2017年迄今,已有104家公司告別新三板,另有近百家公司正謀劃摘牌。而此前的2014年至2016年間僅有85家新三板公司摘牌。
2016年10月21日,股轉系統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首次對退市公司的異議股東提出了四重保護機制,分別為“股東保護”、“股東補償”、“網絡投票”和“主辦券商職責”。根據相關規定,主動申請終止掛牌的公司應當在董事會決議和股東大會決議中對異議股東的保護措施作出相關安排;股票被強制終止掛牌的公司或者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公司的主辦券商可以設立專門基金,對股東進行補償。
另外,根據股轉系統2016年11月1日發布的《投資者權利義務問答》,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異議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