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三板化妝品行業整體實現凈利潤為3億元,同比下滑40%,外資主導國內市場的現狀圍邊,國貨老品牌的前景堪憂。
目前新三板共有23家化妝品企業,其中23家企業實現盈利,占比超八成。近2成企業虧損。盈利最多的新三板企業為諾斯貝爾(835320),實現1.75億元,與A股企業青島金王(002094,股吧)(002094)2016年凈利潤1.9億元凈利潤相比差距不大。
國貨老品牌的前景更讓人擔憂
旗下擁有“植美村”、“泉潤”、“肌情”、“安尚秀”四個品牌的幸美股份(830929)2016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下滑,虧損達到5829.09萬元。
幸美股份表示,虧損的原因主要是于為了保持現有的市場份額以及提升品類突破,公司在廣告投放方面加大力度,深耕電子商務如天貓旗艦店、淘寶分銷店,培育拓寬唯品會、京東、聚美優品等新渠道,以新品發布、快消品宣傳等日常投放。
另一家中華老字號化妝品品牌謝馥春(834882)日子也不好過。去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下滑。
資料顯示,謝馥春于2015年12月15日登陸新三板,主要從事古典類和現代護膚類化妝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鴨蛋粉、冰麝油及香件。2016年謝馥春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4940.13萬元、1006.32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71%、31.08%。
即使日子難過,謝馥春表示,未來公司將以實現A股上市為目標。
外資品牌主導中國化妝品市場狀況未改善
從整個化妝品行業來看,雖然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提升,但是國內的化妝品市場仍然由外資主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化妝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2016年TOP20品牌中,國產化妝品所占的市場份額最高僅為20.1%,余下的八成都被外資占據。
不僅僅是受外資的影響,國產老品牌在研發上的投入跟國際化妝品企業仍舊存在較大差距。
國際化妝品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一般為3%到4%甚至更高,而中國化妝品企業每年的研發費用平均不足1%。以老字號謝馥春為例,年報中未將研發費用單獨核算,但提到研發團隊共9人,僅占總人數的6%,并且公司沒有擁有任何一項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