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消息,部分新三板企業目前面臨的虧損或因研發高成本導致。為了拓展市場,大量身處新興行業中的公司選擇持續投入研發直面“戰略性虧損”。
新三板5成有研發投入 投入總額接近創業板
近日,神州商龍(834556)掛牌新三板后的第二次股票發行方案顯示,該公司擬募資1000萬元用于餐飲POS系統、CRM會員營銷系統等產品研發投入。資料顯示,雖然O2O市場已呈競爭白熱化,該公司仍準備面向餐飲酒店行業加碼布局 O2O 。
挖貝網注意到,與神州商龍類似的新三板企業還有很多,市場競爭激烈已不能阻擋企業前進的步伐,面對各個行業不斷爆發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加碼產品研發。
截至4月28日,10554家新三板公司披露2016年年報,5069家企業研發投入情況浮出水面。數據顯示,已公布研發支出的企業數占據總掛牌企業數的近五成,新三板2016年研發開支已達到365.56億元,這一數字可以媲美同期創業板公司382億元的研發經費。
從研發投入規模看,新三板公司研發投入在2億元以上的僅有3家,其中,中科軟(430002.OC)2.90億元穩居榜首,排名第二、三位的是中興軟創(838824.OC)和華強方特(834793.OC),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68億、2.03億。
研發投入在1億元至2億元的之間的還有圣泉集團(830881.OC)、穎泰生物(833819.OC)等12家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在5000萬元至9000萬元之間達到42 家;研發投入金額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緊隨其后,有818家企業;研發低于1000萬元之間的企業數量最多,達到4193家,占比近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公司研發強度越來越大。2016年度研發力度最大的是中奧匯成(833351.OC),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42337 %;僅次于中奧匯成的是仁會生物(830931.OC),去年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1209 % 。此外,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在1000%以上的還有9家公司。
2016年部分新三板企業研發情況
按照行業分類,這5068家公布研發情況的掛牌公司中,信息技術行業公司有998家,位居第一;其次是機械設備行業,共有750家;電子設備、基礎化工、醫藥生物分別有395家、389家、348家,房地產行業最少只有11家。
“戰略性虧損”或因投入階段高研發
近年來,由于市場低門檻的特點,越來越多創新型公司選擇登陸新三板,新興行業已經成為新三板的中堅力量。挖貝網發現,為了在激烈而又廣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大量公司選擇持續投入研發直面“戰略性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已公布財報的10554家公司中,2357家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降”,2129家公司有所虧損,22家公司存經營風險被“ST”或繼續“ST”。
資料顯示,部分新三板企業虧損或因研發高成本導致。對于目前仍屬于投入階段的公司而言,前期巨大的投入難免讓企業面臨虧損。
仍以中奧匯成、仁會生物這兩家研發強度最大的公司為例,中奧匯成(833351.OC)一整年有561.56萬元用在研發端,營收卻僅為1.33萬,公司全年虧損1146萬。資料顯示,該公司人工關節專利技術尚處于開發階段;石墨烯等碳基納米材料 NQI 技術研究、集成與應用”項目與“高性能人工關節”項目處于研究階段。
仁會生物(830931.OC)作為生物技術藥物開發企業,2016年不斷開展新的研發項目,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985.05萬元,全年研發費用為5608.52萬元,營收僅為50.04萬,去年虧損5272.16萬元。同樣,該公司的貝那魯肽注射液海外減肥項目目前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大部分公司由于所處新興行業,業務收入規模較小,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面前,不得不持續進行研發和市場投入。
與生物醫藥行業類似的是,其他行業的初創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2016年,新媒體運營公司梧桐世界(837013)大量投入研發成本用于安全審計技術及嗅探技術的研究開發,去年虧損803萬元;教育信息化軟件公司博冠科技(833108)為進行博教育家校互動平臺等項目的開發,全年研發費用達437.68萬元,虧損172.72萬元。
因虧損的尷尬,在年報中多家公司表示,隨著技術研發的布局完成,銷售收入及利潤會有明顯提升。不過,長期來看,在市場前景不確定性中持續研發投入是否算得上戰略性虧損還需要一個較長的觀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