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YouTube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受矚目的視頻網站。這家成立于2005年的年輕網站憑借讓用戶自由而簡便地創造、分享內容的理念成為了最受網友歡迎的網站之一,也正是這種理念吸引Google在Youtube成立的第二年就以16.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它。
自由分享的理念為YouTube創造了海量的用戶、內容和流量,2010年,上億注冊用戶通過Youtube觀看了超過7000億次視頻,上傳了 1300萬小時的內容,60 天內上傳到 YouTube 的視頻就比美國三大電視臺 60 年來制作的還要多,它也已在 25 個國家/地區落戶并支持 43 種語言,有70%的流量來自于美國以外的地區,而現在每天通過移動設備觀看YouTube也已超過2億人次。這些輝煌的數字證明了YouTube吸引全球眼球的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它已經成為了一家巨型的全球媒體。
但遺憾的是,YouTube巨大的規模并沒有自然而然地帶來豐厚的利潤,反而催生了很多問題。增長迅猛的內容和全球用戶需要在帶寬和服務器上投入巨大,據估計,YouTube每個月支付的帶寬費用可能就高達3000萬美元;而用戶上傳的很多非原創內容也引起了版權擁有方的不滿,如2007年,維亞康姆公司向YouTube的母公司Google發起了法律訴訟,指責其大規模地侵犯版權,索賠高達10億美元,這一訴訟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塵埃落定。此外,用戶上傳的原創內容大部分是短小而粗糙的視頻,其中甚至有很多下流或是搞怪的內容,對廣告商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YouTube都為尋找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而困擾,并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態。
近兩年,YouTube才逐漸在用戶體驗、版權保護、廣告商需求和自身盈利四者之間找到了一條比較平衡的運營模式。首先YouTube借鑒了Google的模式大力開發廣告的潛力,像Google推出的關鍵詞搜索廣告一樣,YouTube也允許廣告商購買關鍵詞,在相關的YouTube視頻搜索頁面顯示它們的廣告視頻。這些廣告商精心制作的視頻并沒有引起用戶的反感,反而有很多成了熱門視頻,據統計,從2009年到2010年,看過這些廣告視頻的用戶數增長達6倍。
此外YouTube也推出了更多的廣告形式,如開始將廣告視頻置于評論或其他相關內容旁邊,插入視頻中間以及出現在屏幕下方等。
YouTube還提供了一些工具讓廣告商可以根據內容特性、觀眾的年齡、性別或興趣愛好來投放廣告,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廣告效果,受到了廣告商的歡迎。目前YouTube在全世界的廣告伙伴超過了15000家,而用戶每周會觀看20億次帶有廣告的視頻,YouTube很可能能在2011年憑借這些廣告收入扭虧為盈。
其次,YouTube通過與內容制作商的積極協商,較好地解決了有版權爭議內容的存留問題。YouTube開發了專門的版權身份識別系統,當網友上傳一些未經版權擁有方批準的作品片段時,會被這個系統及時識別出來,而版權擁有方可以選擇是撤下這段視頻,還是留下它參與廣告分成。很多的內容商選擇了后者。目前,YouTube帶廣告的視頻中1/3都是網友上傳的這種片段。憑借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利益分享的模式,YouTube較為成功地解決了用戶的自由度、版權保護和盈利三者之間的矛盾。
再者,YouTube也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提高網站內容的質量,從而提升對廣告商的吸引力。YouTube加強了與傳統媒體合作,以購買或者廣告分成的方式使用后者的優質內容,如迪斯尼、特納廣播集團等數以百計的內容合作伙伴每年為其提供了超過10萬的優質視頻;YouTube也通過廣告分成等方式積極激勵用戶上傳、創作高質量的原創視頻。目前YouTube上已積聚了不少專職的視頻制作者,專門制作在YouTube上播放的視頻,有的年收入高達百萬,甚至有一些專業電影人都開始將作品在YouTube上首映,如華裔導演王穎的《尼布拉斯公主》和呂克·貝松的《家園》;YouTube還開始投資內容制作業,如2010年12月,YouTube宣布收購一家在紐約的網絡視頻制作公司,以發展網站自制內容。
最后,除了廣告收入外,YouTube也積極探索著別的盈利方式,如向用戶提供付費視頻點播,在2010年圣丹斯電影節上,YouTube就宣布會以3.99美元一部的價格向用戶提供5部獨立電影點播觀看。YouTube也開始收費直播一些音樂會和體育賽事,甚至已開始出售印有YouTube圖案的紀念品。憑借多管齊下的策略,YouTube終于逐漸擺脫了不少媒體和學者曾給予它的死亡判決,奮力地將其巨大的流量和影響力兌換成真金白銀。
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