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釣魚,是一項受眾廣泛的運動休閑方式,受益于依山傍水的環境,許多廣元人也是釣魚的“鐵粉”,尤其是棲鳳湖形成及沿河廊道的建設,給垂釣者創造了理想的休閑垂釣環境。
前晚,記者在南河污水處理廠下的河堤上遇到了一位特殊的釣魚人,他不僅喜歡釣魚,甚至將釣魚發展成了自己的職業,每月僅靠釣魚就能收入三四千元。
創業失敗他垂釣賺錢養家
43歲的楊德東家住南河二十六街坊,記者遇到他時,他正守著自己插在河堤上的20多根魚竿,靜待魚兒上鉤。
為什么要將釣魚當成事業?楊德東解釋,他從小就喜歡釣魚,2012年以前,他在利州區龍潭鄉搞養殖業,后因市場不景氣失敗。“從那之后我就索性以釣魚為職業,既滿足了自己的愛好,又能掙錢養家。”
據楊德東介紹,他垂釣的地點不固定,南河污水處理廠下的河提、蜀門大橋下、廣元國際大酒店附近,廣元的各個縣區乃至周邊的省市,他都會去垂釣。“釣的都是淡水魚,多是半斤到一斤多的鯽魚,偶爾也有五六斤的鰱魚,一個月會釣20多天,主要賣給周圍的親戚朋友,旺季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禁漁期時我會到外地垂釣,每個月也有兩千多元的收入,加上妻子做點小生意,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還是可以。”
海釣魚價高量少朋友圈里不夠賣
“黃翅4兩以上80元一斤,大姑魚35元一斤,海釣魷魚60元一斤,大盤仔45元一斤,大金梭魚90元一斤,只有少量,要的從速。”休漁期后,廈門海鮮市場上多是凍品、進口貨,近海野生海釣魚品相高、肉質好,即便普遍價格比凍品貴了一半以上,甚至翻倍,也供不應求。釣手當天帶上岸的魚,不需流入市場,隨便在朋友圈里一賣,必被“秒”光。若經常在釣,有了固定的客戶,釣手在出發前,魚就已經被預訂完了。
海釣的日常小海鮮如此走俏,名貴魚種就更不用說了。每年夏季到中秋這段時間,是黃瓜魚的季節,有專門的酒店從業人員、土豪出高價收“海上金條”,關于天價黃瓜魚的新聞,也定期躍上新聞頭條,撩撥吃貨們的神經。“海釣漁獲量少,不足市場份額的1%,而且最近氣溫不穩定,魚還不是很好釣,有釣上來的,本地人就消化得差不多了,流入廈門市場的更少。”東山舢舨海鮮老板阿幫也是專業釣手,他透露,因為量少價高,有些收貨商會來東山收一些海釣魚,再摻著電擊魚一起賣,普通市民很難分辨出兩者的不同,但常吃海釣魚的就能吃出來,每條電擊魚有一塊肉質較爛,不緊實。
想靠釣魚賺錢?沒有大家想的那么滋潤
洋洋大海,野生魚賣這么貴,不如辭職去釣魚賺錢?“實際上,想靠釣魚賺錢,很難。”阿幫說,不懂這行的人,往往想得很美,專業釣魚又苦又累,沒有大家想的那么滋潤。
東山有一群專業的釣手,常年在海上漂。天氣好時,凌晨3點多就出海,到下午三四點才回來,風吹日曬十幾個小時,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很專業的釣手,一年平均掙7萬-8萬元吧,休漁期是旺季,市場需求也很大,專業釣手一個月掙上萬元沒問題。而這種級別的,1000人里找不出5個,普通釣手一個月也就掙3000元左右。”阿幫說,靠海吃飯天氣很重要,還有運氣不好的時候,不是每次出去都能掙錢,有時候,連油費都掙不回來,而黃瓜魚,就更不是普通人能釣的,漁民各自有一畝三分地,釣黃瓜魚的成本也很高,有時候放上千個鉤下去,也沒釣一條品相好的上來。
專業吃這碗飯的,收入平平,那偶爾“打醬油”的玩家,還有錢掙嗎?據了解,廈門的海釣玩家,想在近海釣,通常選擇漳浦、詔安、東山一帶。就拿去東山來說,驅車前往東山要兩小時,車費、油費、過路費要200元,租一條木船,400元左右,餌料紅蟲一斤150元,還要吃兩餐。出去一趟,釣十幾斤魚已算多的,全部賣完都不夠貼補開支。
還有一群海釣發燒友,喜歡到南海油田、汕尾遠海去釣,五六人租一條船出海,行程4-5天,每人費用在8000元左右。若能釣上黃鰭金槍魚等較貴的魚種,還能攤回點成本,釣不上,那只能算是高級消費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創業頻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