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白色帆布,簡單的紅色Logo,回力鞋成為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記憶。2017年,回力鞋誕生90年。為了推廣海外市場,回力鞋特地打造了這兩款限量產品,被一家國外網站標價70歐元(約合人民幣628.71元)。
從“八吉”到“回力”
1927年,由經營日本雜貨的正泰昌業主江陰人劉永康、義大商號業主石芝珊等人集資白銀一萬兩,在上海市塘山路開設“義昌橡皮物品制造廠”,專門負責生產“八吉”橡膠鞋,也就是“回力”鞋的前身。隨后,義昌橡皮制物廠正式更名為正泰信計橡膠廠,慢慢發展成為了舊中國民族橡膠工業的標志性企業之一。
1929年,義昌廠改組為“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廠”,1935年4月4日,上海正泰公司正式注冊了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品牌。回力商標的創意源于英文“WARRIOR”意為戰士,勇士,斗士,由此將“WARRIOR”諧音才得來“回力”中文商標名,而“回力”含寓“回天之力”喻指“能戰勝困難的巨大力量”。
從50年代開始,回力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最著名的鞋子品牌,尤其是它伴隨著中國體育的一個個驕傲。
1979年,回力WB—1籃球鞋橫空出世。兩年后,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穿著這雙鞋拿到了第三屆世界杯冠軍,回力球鞋名聲大振,年輕人競相追逐,在體育課前換上回力鞋,成為了80年代的時尚。
那時候,無疑是回力最輝煌的時代,銷售曾高達 8 億元人民幣(當時的1萬元人民幣相當于現在的255萬人民幣。估算下來,回力鞋的銷售額相當于現在的2040億人民幣,要知道,即使今天的體育霸主Nike,2016年全球營業額不過253億美元,1700億人民幣。),既是獲得專業運動員認可的裝備,亦是讓尋常百姓都想悉心愛護的“潮”國貨。
回力的“中年危機”
好景不長,伴隨著市場經濟開放,50歲的回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改革開放后,國外涌入了一大批如耐克、阿迪達斯和匡威的運動品牌,成為了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潮流新品。而在國內,更為穩定的社會環境催生了大量民營企業,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單是制鞋企業就有 3 萬家,其中 1/3 為膠鞋廠。
1994年,回力不得不關掉了第一家生產解放鞋的分廠。從那以后,每一兩年關一家,六年后,旗下的7家分廠和1家研究所全部關門,8600名工人先后“下崗”。
從國外火回國內
08 年“精靈王子”的照片在國內掀起了一片“國貨”球鞋風潮,而其中一個被帶回公眾視野的品牌,就是回力。同年,2008 年奧運會期間,蒙古國總統、比利時王儲、丹麥副首相等國外政要,都來到了北京商廈選購中國國貨回力球鞋。
渠道管理上,回力也在2016 年開始進行系統的整合管理,并計劃用兩年時間強化渠道管理,增加控制力。而在 2017 年,回力還啟動“終端直供平臺+電商平臺”的營銷新模式。
2010 年到 2014 年,回力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平均增幅分別達到 28%和 33%。截止2017年4月,回力鞋電商平臺銷售總額達到16.2億,是帆布鞋電商平臺銷量的領頭羊品牌。
90年,回力鞋歷經生死,最后在掙扎中迎來了生機,而且,似乎越活越年輕!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