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兒子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李大哥覺得是時候自己干了。因為當時兒子正在北京工作,所以李大哥夫妻就一起在北京管莊租了一間民房,他們除了打算離兒子近一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來這里創(chuàng)業(yè)了。不過因為資金有限,剛來北京的時候,李大哥夫妻只能先從早餐攤做起。他們倆在北京東邊管莊附近擺了一個早點攤,主要經(jīng)營羊雜湯和燒餅。他們就是從這個小小的早點攤開始起步,經(jīng)過了兩年的努力,他們終于在附近有了一個小鋪面。現(xiàn)在他們兩口子在那已經(jīng)干了8年了,從一開始的地攤,變成了小鋪面,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100平左右的羊湯館了。他們夫妻就是靠著羊湯和燒餅這兩個手藝,支撐起了這間小館子。這些年兩口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不但幫自己在燕郊買了一套房子,而且還把兒子結(jié)婚的房子也準備好了。其實他們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能力”。
2、馬三是我一個童年的好友,因為家庭的原因,他小學都沒畢業(yè)就開始混社會了。他是一個農(nóng)村的苦孩子,自從小學2年級的時候,他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另娶之后也不要他了,所以他就只能和奶奶相依為命了。雖然那時候我們關(guān)系非常好,但是我卻并不能理解他心中的苦。馬三16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了,所有的一切就只能靠他自己了。那還是雖然奶奶有地,但是他并不會種,不過就在那個年級的馬三,居然能相處把地租給別人的主意,讓村民都覺得不可思議。也就是從16歲那年,他就開始跟著村里人去四處打工了,因為沒什么手藝,所以只能給人家當小工。不過這小子雖然沒手藝,也沒什么能力,但是他特別會來事,學東西也快,腦子也靈活,所以無論去到哪大家都非常喜歡他。
后來因為我長期在外地工作和上學,以及我家搬到縣城的原因,所以和他的聯(lián)系就少。再次見到馬三的時候,我們都已經(jīng)25歲了。那時候我正在讀研,而馬三已經(jīng)城了一個小老板了。后來在喝酒的時候馬三告訴我,21歲那年他和老鄉(xiāng)一起在北京新發(fā)地附近打工,也就是那時候他才知道這里是批發(fā)蔬菜的。因為這這里工作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所以他認識了好多人,也受到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