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說,這個靈感來源于有顧客在上門的時候,有時會提到自己想要一件連衣裙之類的衣服,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這讓她想到,如果有設計團隊為客人專門設計圖紙,再交由專業廠家制作,肯定很吸引人。
位于尖沙咀的“俊記”每逢過節生意都很紅火。但與別的訂制店不同,該店鋪是家名副其實的環保產品店,其銷售的各類真皮包包均是采用香港出租車的廢棄皮坐椅制作的。
經過兩位老板Billy與Joseph的重新設計與改裝,灰頭土臉的廢棄皮坐椅成了時尚產品,備受環保人士與時尚一族的追捧。
2010年,原籍英國的香港人Billy在九龍郊區閑逛,沿著街道來到了一處廢物處理站,看到了堆積如山的的士車皮坐椅。香港特區政府補貼公共設施,出租車的更換率很高,出租車坐椅套兩三年就換一次。皮坐椅不像酒瓶、報紙,能夠直接投入工業再生產,只好被堆積在廢品站。
Billy本人是個環保愛好者,還曾經從事過包裝加工類的工作,立即產生了創業計劃:為什么不把這些皮坐椅翻新,制作成時尚產品?于是,他當即找尋了幾塊皮套,去與自己的好朋友時尚設計師Joseph商量。經過兩人的研究,覺得可行性很強,出租車坐椅面積大、損害少,完全可以用作制作款式簡單、色彩時尚而體積較小的包袋。
Joseph畫好圖紙后,找到了朋友的加工廠,很快就用Billy拿回來的皮具制作出了兩款拼接款式的包包,拿回來讓女性朋友們品評,大家都愛不釋手。兩人計算了成本,一個真皮包包在香港市場的銷售價格在500~1000港幣,而其采用廢舊材料的成本只有不到10港元。于是,兩人當即決定:開設一家環保包包店,專賣這種出租車坐椅做的環保包包。
創業的實際過程是艱辛的。
首先,選址就是個大問題。Billy認為,環保包包是小眾產品,完全可以開在偏僻巷里,用網站對外宣傳。而Joseph是本地人,卻認為不能冒這個風險,再怎么說也是時尚產品,應該開在較旺的區域。最后,他們選擇了折中措施,選擇了旺地的二線商鋪,開在了尖沙咀某商廈里邊,鋪租只有幾萬港幣。
翻新皮具也不是一個簡單活,設備當然要買,手工工作也很繁瑣。兩人發現,光憑借兩人的技術工藝,很難完成繁重的加工工作;一件包包,光是上光、烘干就需要兩人通力合作三到四天,還必須雇用技術工人。
“俊記”真正開業已是2010年中,距離Billy設想開店已經過去了7年。不過,辛苦汗水換來了比較豐碩的成果,由于喝的是環保產品的“頭啖湯”,且有老板主攻時尚設計,皮包一炮走紅。
有需求就有市場,找準了需求,創業的方向也會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