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享充電寶的自助租借的柜機出現在了各大商場、車站、醫院、景區、餐廳等地,規模較大的是“來電”、“街電”和“小電”三家。
共享充電寶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種是以“來電”為代表的大柜機移動共享模式,一般需要交付100元左右的押金,包含幾十個充電倉,一般用于商場、機場、火車站等大場景;
第二種是以“街電”為代表的小柜機移動共享模式,可容納十個左右的充電寶,主要在餐廳、咖啡館、酒吧等小場景;
第三種是以“小電”為代表的固定場景,即桌面模式,一般配置在KTV、包廂、走廊等場景的墻壁或桌面上,線機一體,不需要交付押金。
租借移動共享充電寶的流程簡便,大致可以分為掃碼、注冊、付款、借出、歸還幾步,整個流程耗時一般在三分鐘以內。移動充電的付費方法都選擇了掃碼付費,一般為前0.5-1小時免費,過后每小時收費1元。
不過,幾個月過去,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發展并不如意。
有消息稱,共享充電企業Hi電正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200多名員工或被暴力裁員,將員工從原工作城市調至邊疆省份的邊疆城市,并規定24小時內自費到新崗位報道,三日之內若無法到崗工作則被視為“自動離職”。
現在,對于Hi電拖欠薪資以及暴力裁員,相關員工已準備組團維權。
對此,Hi電創始人劉文源拒絕正面回應,并表示不愿多談。
此前陳歐信誓旦旦表示繼續對共享充電寶項目注入資金也沒了下文。
但也有共享充電寶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的共享充電寶市場還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對產品的研發、線下推廣,進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培養用戶黏度等,才是當前共享充電寶企業的工作核心。”并且,從Hi電倒閉的案例來說,有可能是公司本身經營管理出現了問題,而不能完全歸咎于共享充電寶的行業前景。
同時,近期陳歐微博動態少有提及共享充電寶。
雖然8月30日,其還在微博上公開回應稱,“第一,有質疑聚美投資影視和街電,不務正業的。事實上,都是為了流量,想通過成本更低廉的方式獲取流量,是一個企業運營邏輯;第二,說街電沒錢融資失敗的。回頭給你看賬戶。”
但街電賬戶沒有曬出來,從實際行動來看,陳歐并沒有進一步投資共享充電寶。
此前分享經濟學者阿魯薩·丹拉徹表示,分享經濟在早期階段取得最大成功的例子有兩個,第一是交通或者說汽車的分享,另外一個則是住宿房屋的分享。是因為住和行往往是個人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房子和汽車通常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值錢的資產。而充電寶雖然是一種高頻行為,但是就單個產品而言價值有限,這也是共享充電寶行業飽受質疑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共享充電寶的發展的確出現了問題,但要說王思聰”吃翔賭局”賭贏了,陳歐失敗,還有些言之過早。總體而言,共享充電寶真正興起并沒有多長時間,還只是一個新生事物,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于最終能否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綜合北京時間,博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