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靠一道菜,成就400億市值
從43歲才開始,戴勝益開始了第十次創(chuàng)業(yè),終于成了。
給戴勝益靈感和好運的,是臺灣的傳奇人物——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招待貴賓的一道菜。
由于工作關(guān)系,王永慶經(jīng)常招待外賓,但他不喜歡血淋淋的牛排,于是太太和主廚精心研制出一道全熟牛排。沒想到,這道牛排馬上得到王永慶的喜愛,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臺塑牛排。
王永慶
1992年,戴勝益因緣際會嘗到了“臺塑牛排”,對其驚為“天食”,然后琢磨起來:“如果自己經(jīng)營虧損的全國牛排餐廳,能擁有像臺塑牛排這樣的一道菜,生意會不會起死回生?”
仿佛找到救命稻草,東拼西湊了270萬,戴勝益在全國牛排餐廳的基礎(chǔ)上,推出招牌菜,這便是“王品臺塑牛排”。
王品臺塑牛排
帶著臺塑的光環(huán),憑借“一頭牛僅供六客”的食材挑剔,以及“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溫馨口號,王品牛排一戰(zhàn)成名。
不幾年,戴勝益就還清之前巨大的債務(wù),還把王品做成了名牌。
今天,王品集團已圍繞餐飲這條路,在臺灣和大陸一共有400多家直營店,兩年前,集團營業(yè)額已逼近40億元人民幣。2012年,王品在臺灣上市后,最高市值一度超過400億新臺幣。
03.“模式”和“管理”是成功的保障
在王品火爆的過程中,戴勝益也猶豫過要不要開發(fā)新品牌,直到王品牛排威力不再時他才意識到:死守一個品牌占據(jù)鰲頭的時代早已過去。必須不斷創(chuàng)造多品牌,去滿足各種需求。
發(fā)展到今天,王品集團已16個品牌,其中大陸有5個品牌,130多家店。從西式牛排、日式料理,到港式菜……一應(yīng)俱全。
計劃制定了,戰(zhàn)略方向也有了,戴勝益接下來的問題是:怎樣把握住多元化的品牌,不會越開越賠呢?他的答案是:多品牌、標準化的套餐制。
王品集團旗下眾多品牌
在模式之外,王品能夠快跑,則得益于戴勝益的人才策略和管理。據(jù)悉,王品的人才流動率只有5%,高管甚至不到1%。這個數(shù)字,比以“員工忠誠度”最高的海底撈還要低。
戴勝益帶領(lǐng)團隊有一大特色,就是以身作則,為員工做榜樣,然后再嚴格要求員工。比如規(guī)定員工不得收超過20元的饋贈,親戚禁止入公司任職等“嚴格”條款。
嚴格之余,他也視同仁為“家人”,時時想著如何為員工增加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