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9年,餓了么成立,在線外賣行業誕生;2013年11月美團外賣正式上線;2014年百度外賣正式上線,伴隨著競爭加劇,外賣市場逐漸由三分天下向兩強爭霸發展。與此同時,美團與餓了么無形中也蠶食著方便面市場。銷量的下滑則是最直觀的反饋,方便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報告稱 ,2016年中國方便面銷量下滑6.75%,這是連續第4年呈現衰退,“方便面市場已經到了頂峰甚至開始下滑”。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了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2.95億。另有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達843.2億元,平均每天外賣就要“吃掉”將近10億元!
隨著外賣市場的不斷擴大,方便、快捷的服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顯示,現在有60%的消費者認為外賣代替了他們在家做飯的需求。可見,外賣O2O的市場規模還將繼續增長,以美團、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為代表的主要玩家,仍在不斷加注。
2016年,中國本地O2O市場規模突破九千億大關!2017年,預計超萬億!
據彭博社報道,美團點評正在與投資者磋商,計劃融資30億至50億美元,公司估值可能介于25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現有的主要投資者騰訊也有意參與這一輪融資,投資約為10億美元。不過針對這一融資傳聞,美團點評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沒有此事。
另一邊,餓了么也開始與百度外賣洽談收購事宜。毋庸置疑的是,百度已基本從這場外賣大戰中掉隊,據互聯網機構報告顯示,百度外賣的DUA在過去一年內幾無增長,被美團外賣、餓了么大幅拉開差距。
餓了么首席運營官(COO)康嘉對目前的外賣市場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現在外賣行業的競爭依然非常膠著,不要過分關注收購,而是應該一起把市場份額做大。”
美團和餓了么較著勁做大市場,方便面企業“好難過”
不同于以往傳統的電話外賣的方式,互聯網思維下的外賣O2O行業在這幾年得到了迅猛發展,餓了么、美團外賣……已經成為了大眾品牌。伴隨著外賣市場的發展,其影響也逐漸傳導至方便面企業。
方便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報告稱 ,2016年中國方便面銷量下滑6.75%,這是連續第4年呈現衰退,而這剛好與外賣市場的發展壯大時間相重合:2009年,餓了么成立,在線外賣行業誕生;2013年11月美團外賣正式上線;2014年百度外賣正式上線。
公開資料顯示,方便面的銷量在2007年達到巔峰(498億包),2012年后下滑。2015年,整個方便面行業出現了12.5%的下降。這已是方便面連續五年出現衰退跡象。并且,這種下滑的趨勢可能仍將持續。有報道稱,不止一家投行調整了方便面主要生產企業的投資評級,并將其標注為“投資前景黯淡”。
在中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康師傅近日發布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4.75億,如若按美元計算,其凈利潤將出現同比下跌。事實上,最近幾年,康師傅的業績一路下滑,僅2015年和2016年凈利潤同比跌幅都超過三成。康師傅2016年凈利潤僅為2012年的38.9%。而臺灣康師傅公司已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統一企業(中國)的情況也不樂觀,近日發布的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總營收為111.02億,同比下跌7.06%;凈利潤為5.69億,同比下跌26.52%。并且,自2013年以來,統一營收已連續四年出現下跌。
據面包財經報道,在此背景下,康師傅和統一雙雙開始變賣資產:去年至今,統一將今麥郎飲品、健力寶及星巴克股權出售;康師傅則在今年初將西安空置的方便面廠和飲料廠出售,并計劃出售江門、南寧等地飲料廠。
面對如此境況,方便面企業也開始破局自救
轉戰高端市場,成為企業自救的方式。
曾經,方便面市場追求增量,統一和康師傅以渠道戰和價格戰,淘汰了90%的競爭對手,薄利多銷是過去十年的常規打法;如今,當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方便面品牌意識到了價格戰對企業的市場份額增長已經有限,并對利潤增長無益處,兩家紛紛布局高端市場。
統一、康師傅等品牌不約而同押寶高端領域。在蔬菜包料、大塊肉、非油炸面餅等營養、健康層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同時也推出了不少創新菜式,比如豚骨面等舶來品來吸引白領等高消費人群購買。
康師傅則將自己的產品深度細分,有的針對熱愛踢足球或打籃球、食量偏大的17歲到25歲男性,有的針對害怕長胖、注重膳食健康、不喜歡吃味精的年輕女性,還有的甚至直接瞄準“性格熱情奔放、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人”。
結束語:在如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沒有互聯網式的思維便會被淘汰。康師傅與統一等方便面企業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充分融入互聯網時代,迎合大眾消費,伴隨消費升級而打造新的品牌,才能真正實現自救并進而開拓新的市場。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