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 蘋果涉嫌壟斷 遭國內律師專家聯盟舉報
8月8日,國內相關律師和專家組成的聯盟將正式向國家工商總局和發改委舉報蘋果在經營過程中的壟斷問題。
強制下架
某在線K歌的應用,由于受到了美國三大唱片公司其中一家的籠統投訴,就被蘋果突然下架,強迫支付許可費后才能重新上架;某下載工具軟件遭遇到美國行業協會的壓力,在不違反中國法的情況下被下架;某智能電動車僅內置了一個導航用的SIM卡的購買通道,就被下架……由于蘋果公司對應用程序的下架僅做內部郵件通知,對于用戶群龐大的應用程序而言,突然下架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據國內App Store排名優化服務平臺ASO100的數據顯示,中國區App應用下架問題非常嚴重。2016年8-10月,有超過3萬款中國區應用程序被下架,其中不乏中國開發者上傳的知名應用程序。而2017年6月短短20天內,蘋果公司共下架應用89205個,占總應用量的4%左右。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至今有近30家開發商,涉及包括汽車之家、今日頭條、一直播等近60款熱門應用程序曾遭到下架處理。
2017年6月10日,蘋果公司在其最新發布的《開發者條款》中寫入了所謂的中國本土化創新——打賞抽成,其內容為:手機用戶在App軟件內向原創作者的“打賞”,屬于“應用內購買”;進而,按照該條款的規定,蘋果公司將按照打賞價值的30%向iOS端原創作者(即App軟件開發商)收取抽成。如果不接受蘋果30%的提成安排,或者應用內有隱藏的其他付費方式,蘋果的處理方式便是將該款應用下架。
侵權裁判
“其實蘋果應用商店在中國是沒有實體的,蘋果在中國注冊的商貿公司主要是進行硬件的銷售,而應用商店主體則是由美國總部來直接運行。
“所以管理蘋果應用商店,哪一個產品是不是侵權,是不是下架,這個權利是掌握在蘋果手里的,它比司法者的權利更大。” 林蔚表示。
在蘋果抽成規則的背后,是App Store對于蘋果財報日益提高的影響力。
App Store對于蘋果營收的貢獻不可忽視
蘋果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蘋果服務業務成為財報中表現最佳的業務,同比收入增長甚至超越了最主要的產品線iPhone,同比漲幅達到22%,比上一季度增加了3%。蘋果的服務業務包括Apple Music訂閱服務、iCloud儲存、iTunes音樂以及App Store的收入。
App Store在2008年正式推出,到2017年的6月份,蘋果宣布開發者已經通過程序店賺到700多億美元。在大多數購買交易中,蘋果與開發者的營收分成比例是7:3,也就是說用戶已經在App Store花費1000多億美元。在過去一年里app下載量增長了70%以上。
中國已經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App Store最大的市場。移動互聯網市場調查公司App Annie此前發布了一份有關蘋果移動軟件收入的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蘋果軟件商店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超過了2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兩大市場成為蘋果最大市場。
相關舉報方律師事務所認為:蘋果公司在運營App Store過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違反國家關于互聯網信息服務、網絡出版服務的法規、規章的行為,存在損害移動應用程序開發者、運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可能。蘋果公司運營的蘋果商店在該相關市場涉嫌的濫用行為主要表現為:一、拒絕交易,表現在單方面下架中國開發者軟件,不給予具體的合理解釋;二、差別待遇,對待中外開發者訴求處理效率不同,部分規定無中文;三、附條件交易即搭售,表現在應用內消費只能使用蘋果支付;四、定價過高,主要集中于蘋果對電子服務行業收取30%及不等的抽成。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綜合北京商報網,鳳凰科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