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前半日,上證指數在50指數堅強支撐下,走勢還算平靜。但是創業板延續昨日跌勢,跌幅超過了1%。在昨日廣東廣播電視臺股市頻率的投資大講堂節目中,我講到,市場將按照原來的趨勢運行,直到有外力改變這種趨勢為止。
次新股原來表現還是不錯,在上周,匯納科技業績預增,又疊加無人零售概念,連續收出了3個一字漲停,開立醫療上周以來漲幅超40%……不過周一開始有6只次新股跌停。從整個次新股板塊漲跌幅排名來看,剔除尚未開板的新股,周一漲幅超過5%的次新股僅有4只,而跌幅超過5%的超過100只。翻紅的次新股只有27只,下跌的則有373只,次新股大面積走弱。
次新股下跌的原因主要有:
1。上周末,證監會核發9家企業首發申請,籌資總額不超過65億元,比前兩周多出3家。一度節奏放緩的IPO有加速的趨勢。
2。兩只新股停牌自查。7月9日晚間,兩只次新股發布停牌公告,京泉華、沃特股份上市以來收獲9個漲停,于10日開市時起停牌,待公司完成相關核查工作并披露核查結果后復牌,這被市場解讀為監管趨嚴的信號。
對于這點,我在節目中做了詳細的解釋。可以說,不管后面大盤如何走,一二級聯動盈利模式熄火下,次新股整體的收益風險配比和參與性價比相較以往都趨于下滑,在政策未見有徹底轉向之前,次新股的收益將持續承壓。次新股板塊的系統性行情也逐步趨向尾聲,次新股整體短線行情結束。但是一些業績增長、有送轉潛力的次新股投資者可以適當低吸,進行波段操作。
市場最終能否走出健康的行情來,關鍵還要看創業板和次新股票的走勢。總體而言,雖然次新股遭遇短期利空,出現整體回落,但暫時還不能完全認為次新板塊的行情已經徹底結束。
從大盤看,主力選擇了業績預增板塊操作。利用化工,煤飛色舞,鋼鐵,地產,券商等權重進行市場突破,七月初至今的情其本質就是中報預增行情。不管最近的題材、次新、還是之前的白馬,熱點起起落落形形色色,但本質上仍在延續市場價值主線。只不過,新一輪價值行情不再局限于老板電器、格力電器、貴州茅臺、海康威視之類的“漂亮50”,而借助中報披露的契機,逐步眷顧調整已久的業績增長行業。市場整體偏價值的風格并沒有改變,資金只是從業績與估值相匹配的角度,逐漸開始追捧“性價比”更高的品種。
看清行情的本質有助于發掘和把握更多的機會。在白馬回調的過程中,強勢股的表現以及次新股的活躍,表明資金偏好出現變化,可以關注基本面良好同時有成長性的二線藍籌股。近期不斷有上市公司發布上修業績的預告,在中報披露的時點上,這些因素都會賦予股價一定的升機。
這一輪中報行情的基礎在于周期性行業利潤的暴漲,帶動預期的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去庫存的改革,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從中報預增情況來看,先從化工開始,接著延伸到煤炭,擴展到鋼鐵,在有色和稀土中發酵。整個主線都離不開產品漲價和管理層對對庫存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要求。由于周期性行業對整個板塊的影響極大,基本上存在一損皆損,一榮皆榮。
不過隨著這些股票的充分發掘,他們短線上漲的驅動力開始變小,這些股票本身也面臨調整的壓力。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應該更加多的關注中小創和次新股票的走勢。如果這些股票不能逐步探底,那么業績預增股票想要單獨走強也是非常困難的。昨日前度妖股的再度走強也說明市場主力開始不甘寂寞,在尋找中期業績預增板塊以外的東西。
對于投資來說,一方面可以繼續發掘中報業績預增股票中漲幅不大的品種,另一方面也可以留意次新股票和創業板股票的走勢,從中尋找潛力品種。
如果創業板持續破位下行,業績預增板塊想走出獨立行情也是非常困難的事。對于創業板來說,我們認為還是處于箱型整理格局中,不會出現連續破位走勢。
投資者可以在創業板回調之時適當低吸。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