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近期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承認,過去幾個月在美國某些城市,部分乘客支付的費用與司機收到的車費不對等。
過去一段時間,Uber司機發(fā)現(xiàn),自己收到的車費與乘客支付的車費不一致,而Uber并未對此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目前,Uber做出了回應(yīng):該公司對部分乘客收取了更高的費用,以獲得收入。
Uber這種新的定價體系被稱作“基于路線的定價”。Uber會首先預測乘客愿意支付的價格,隨后再對乘客收費。這與以往模式不同,即根據(jù)行駛里程數(shù)、行車時長,以及基于供需狀況的倍數(shù)來計算車費。
Uber產(chǎn)品負責人丹尼爾-格拉夫(Daniel Graf)表示,Uber利用機器學習技術(shù)來估計,對于特定行程,某些群體的用戶愿意支付多少費用。例如,即使需求、交通狀況和路程相同,從富人區(qū)前往富人區(qū)的訂單價格就要比從富人區(qū)前往窮人區(qū)更貴。
這種定價模式基于Uber去年推出的預先定價功能。Uber會在乘客行程開始之前就先顯示價格,該公司認為這樣做帶來了更好的透明度。不過Uber并沒有透露,如何預先計算這些價格,以及這些價格的計算是否沿用了以往的定價模式。
為了打消司機的疑慮,Uber開始向司機展示乘客每個訂單支付的價格。不過,Uber將停止公布從中的分成比例。此外,Uber將向司機發(fā)送新版服務(wù)協(xié)議條款,以反映新的定價體系。Uber目前只在14座提供拼車服務(wù)的美國城市啟用了新的定價模式。
這種司乘雙方不對等的定價模式或許將成為Uber業(yè)務(wù)的未來。這將給Uber帶來額外的收入,有助于該公司實現(xiàn)盈利。
格拉夫表示,Uber的定價技術(shù)正逐漸變得復雜。他負責了一支由經(jīng)濟學家和統(tǒng)計學家組成的市場平臺團隊。作為谷歌和Twitter前高管,格拉夫認為,金融工程將給Uber帶來競爭優(yōu)勢,使其勝過Lyft和其他打車平臺。Uber表示,這種基于路線的定價模式從去年底開始投入試驗。
“谷歌搜索用起來很簡單,但背后發(fā)生的一切非常復雜。”格拉夫表示,“這里也是同樣。一次行程很簡單。但如果希望整個市場以可持續(xù)的方式運行,那么確實很難。”
在這一過程中,對乘客來說價格將成為“黑盒”。這也使得Uber和司機的關(guān)系變得緊張。過去幾年,司機指責Uber在他們本應(yīng)獲得的收入中進行提成,同時一直用誤導性的說法來敷衍司機。
過去一年,Uber曾表示,司乘雙方價格的不一致是由于價格估計時的不確定性。但實際并非如此,Uber正在有意測試這項技術(shù)。Uber司機中的知名博客The Rideshare Guy今年5月公布了在紐約的一項調(diào)研。結(jié)果表明,司乘雙方價格不對等的現(xiàn)象廣泛存在。司機對此感到不滿。來自加州Riverside的一名Uber司機克里斯-埃斯特拉達(Chris Estrada)表示:“這是不道德的做法。”
Uber對定價模式的試驗可能將引入新問題。麻省理工學院商學教授克里斯·尼特爾(Chris Knittel)表示,社會可以接受,富人在打車時多付些車費。不過對于低收入地區(qū),如果降低車費的代價是讓人們等待更長時間,那么將會引發(fā)爭議。
這樣的定價模式可能也會令乘客感到不滿。研究Uber的微軟高級研究員格倫-威爾(Glen Weyl)表示:“他們可能會失去用戶的信任。對Uber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時刻。不過,這樣做有著正當?shù)慕?jīng)濟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