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V轉型文化O2O平臺已有一年,與“百城千店”計劃市場反響平平相比,PPTV搶占家庭娛樂風口倒是有聲有色。PPTV總裁米昕曾表示,PPTV通過優質內容、生活服務、硬件增值來全面覆蓋復合型家庭屬性場景的需求,并開拓網咖、影咖、Live Studio等全新業態,預計將建設超過50家大型泛娛樂綜合體。
換言之,PPTV的目標是既能將家庭成員全部留在客廳,也能將他們帶出客廳,全方位滿足每個家庭成員的娛樂需求。這意味著,PPTV將由原先只聚焦在線視頻和互聯網服務,變成線上線下雙線作戰,盡管PPTV在線上線下資源整合上有一定優勢,但戰線拉長代表競爭對手增加,最壞的結果是兩頭都不討好。
先說線上,在PPTV文化O2O版圖中,視頻由原先的主業變成一個分支,但不變的是優質內容始終是吸引用戶的最大動力,而且呈現出借由終端輸出的特點,即軟硬件結合是在強化終端布局,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樂視、愛奇藝、PPTV爭相涉足電視、手機兩大領域。
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手機、電視都是紅海市場,PPTV突圍難度極高。其在手機行業存在感極低,銷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在彩電行業同樣陷入困境,不僅面臨同為互聯網電視陣營的樂視、小米、微鯨絞殺,創維、TCL等傳統電視廠商也不是好惹的主。
去年10月底,PPTV宣稱嗨P日當天賣出35.7萬臺電視,表現極為搶眼。不過,這一成績立刻遭到媒體質疑,釘科技稱PPTV在天貓銷量極其慘淡,月成交量最高的一款產品也不過僅有427筆,8款產品月合計成交量僅有485筆,與樂視、酷開相差甚遠。
在我看來,PPTV電視銷量不佳,極有可能與頭部內容缺乏有關。2015年、2016年,PPTV分別拿出30億、50億元來豐富內容,與優酷豪擲100億打造網生內容、樂視視頻投入70億扶持原創IP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時,無論美劇、英劇、自制劇,主流玩家都有各自擅長領域,PPTV并未建立專屬行業標簽,似乎只有西甲能帶來一定人氣。
內容資源有限導致PPTV電視銷量不佳,從而影響家庭互聯網戰略推進。要知道,即便用戶購買PPTV電視,內容不豐富且缺乏指標性版權,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難以保障,艾瑞報告就是最好的證明,增值服務的使用將大打折扣。不難看出,內容體系的完善是基石,PPTV表現不給力將形成惡性循環,難以將用戶留在客廳。
再說線下,依托蘇寧龐大的線下資源,包括青創基金、青創基地、蘇寧廣場、蘇寧影城,PPTV進軍線下具備一定優勢。不過,PPTV低估了線下與線上聯動的難度。憑借蘇寧積累多年的運營經驗,PPTV使網咖、影咖、Live Studio步入正軌不成問題,但問題在于,它們對PPTV線上業務的反哺效果有限。
網咖尚且具有一定想象空間,可以助力PPTV收購的龍珠直播拉新和提升活躍度,反觀影咖、Live Studio,與PPTV現有業務互動較少,與線上割裂導致其價值僅局限于一門線下生意。當然,如果PPTV經營妥當,影咖、Live Studio能賺錢也是不錯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周年慶發布會上,米昕稱為最大化助力IP變現,PPTV將重點發力超級IP運營,主打衍生品銷售,陸續開設200家IP周邊專營店,銷售產品包括明星照片、海報、背包等商品,也有游戲手辦、T恤、藝術品等游戲周邊衍生品。
一年過去,IP周邊專營店似乎沒有下文,即便在一線城市鋪開,我也不看好其前景。專營店本質上是零售,盡管蘇寧可以為其供應鏈管理出謀劃策,但無法解決IP授權這一根本性問題。專營店一招鮮吃遍天行不通,需要頻繁更新衍生品以吸引不同消費群體,對于內容不占優勢的PPTV而言,獲取IP授權是個不小的挑戰,IP授權受阻,專營店難以持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