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互換雖然是個好東西,但我們希望永遠用不上它,因為在用它的那一刻,就意味著,留給我們的時間,或許真的不多了。
機智的小伙伴或許已經察覺,最近中日兩國之間的關系,就好像那琢磨不透的臺風,一夜之間就轉向了。
隨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年來首次破冰訪華,別說砸日本車、抵制日貨這種民族情緒被按下了暫停鍵,就連在各大電視臺黃金時段霸屏好幾年的抗日神劇們,也都見不著了。
取而代之的,是長安街上兩國國旗相映成輝,中日的和平與友誼似乎要開啟新篇章。
“中日關系正?;眮淼萌绱送蝗?,背后,少不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大打保守主義的一份功勞。
而安倍在北京好吃好喝的三天,更是帶著巨大的經濟任務,在隨后的行程里,他宣布了兩件大事。
其一,考慮到中國當前的經濟水平,日本將停止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的計劃。希望能與中方作為平等的伙伴,在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和其它項目。
其二,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啟央行間相互融通日圓與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并從過去協議的30億美元,擴大十倍。
而這筆價值2000億人民幣&3萬億日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到底是什么?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戰略深意?
貨幣互換,簡單來說,就是指市場中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照事先約定在期初交換等值貨幣,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應利息的行為。
說得再簡單點,就是兩個國家交換各自國家的貨幣,等到期滿后,再各自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