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周二公布7月政策會議記錄顯示,幾位委員稱,央行必須更嚴肅思索超寬松政策的潛在弊端,比如對日本銀行體系的負面影響。
2016年3月,日本東京,行人經過日本央行總部
九位審議委員中有幾位也擔心,央行允許債券收益率在目標水準零附近更加靈活地波動,可能導致長期利率飆升。
這些討論再度突顯出日本央行面臨的挑戰:一邊是通脹仍然疲弱,迫使央行維持大規模刺激政策;另一邊是寬松政策的成本越來越高,比如持續的超低利率打擊了銀行業的獲利。
“雖然當前的貨幣寬松并未在金融中介方面引起任何重大問題...但將(這一政策)出現正面和負面影響的兩個不同時間范圍納入考慮是很重要的,”會議記錄引述一位審議委員的話稱。
金融中介問題通常是指超低利率損害商業銀行獲利,打擊其放貸意愿,進而削弱貨幣寬松措施的積極影響。
會議記錄顯示,另一位委員稱,日本央行應當更認真地評估其貨幣政策影響日本銀行系統的方式。
“在評估金融體系和市場運行狀況時,有必要參照物價目標實現情況深入討論評估方式,而非僅專注于個別指標,”會議記錄援引該委員的話稱。
會議記錄并未披露發表這些評論的委員身份。
在7月30-31日會議上,日本央行采取措施使其貨幣政策框架更具可持續性,例如提高債券收益率在目標水準附近波動的彈性,因數年來央行大量購債已經讓市場流動性乾涸。
兩名委員表示反對,認為這些改變將令央行的政策承諾變得模棱兩可,讓市場對央行實現2%通脹率目標的承諾心生懷疑。
會議記錄顯示,一些委員警告稱,央行如果在政策聲明中提到債券收益率上下波動幅度可能取決于市場環境,或將引發收益率“不必要的”上升,甚至可能被市場解讀成在為未來升息鋪路。
政策委員會的成員分為兩派,一派對曠日持久的寬松政策帶來不斷上升的成本心存警惕,另一派則認為央行還有加大刺激以加快物價目標達成的空間。
自2013年啟動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以來,依靠日圓貶值提振出口,同時改善企業信心,日本央行幫助經濟實現通貨再膨脹,但還是未能讓通脹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