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在狂熱支持者眼中,區塊鏈的意義可與互聯網相比,去中心化的思想將改寫人類經濟。一些知名學者也被區塊鏈技術吸引,對“經濟權益建立在加密技術與去中心化架構之上”這種前景感到振奮。即使不懂技術,區塊鏈社區宣傳的“安全、隱私”等概念也很容易被普羅大眾接受,產生興趣。
區塊鏈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數字貨幣。虛擬幣價格的暴漲是效果極強的廣告,許多人震驚于區塊鏈技術的潛力,有一些人真的投身到區塊鏈公司參與創業。但是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價格的暴漲暴跌,虛擬幣脫離監管發行擾亂金融秩序的惡果,幣圈“割韭菜”的黑暗現實,都讓人們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這次應用不能說成功。許多充滿激情的區塊鏈創業者對技術本身并無多深的認識,只是當初被幣圈吸引想掙快錢,被監管以后又轉型做區塊鏈應用。有些對區塊鏈技術有深入研究的人認為,99%的區塊鏈創業者都會失敗。
區塊鏈從比特幣出現時算起,已有10年歷史。除了發行數字貨幣外,還沒有其他規模很大的應用。在實踐中人們還發現,去中心化的思想雖然很好,但是事情往往演化成了悖論。一些應用變成了事實上的中心化,需要發行者去維護,不然體系就會崩潰。另一些應用因為種種漏洞,不得不引入中心化的管理,如中心化的認證環節,來加強安全性。在數字貨幣領域發生的交易所貨幣丟失、黑客盜竊、50%算力攻擊等安全事件,讓人們對區塊鏈聲稱的“安全”心生疑慮。區塊鏈技術開發者推出了很多復雜的處理辦法,各種選擇的分支極多,從技術角度看,這個領域越來越難以理解。
小規模應用涉及的技術難度較低,意義不會太大。當應用規模大起來,去中心化帶來的低效與算力浪費將十分驚人,像比特幣那樣消耗全球可觀的電力去維護,是不可接受的。當區塊鏈應用規模大起來,它就存在本質矛盾,使得效率、成本、安全等幾個重要因素無法兼顧。如果經過實踐研究,人們不得不接受這個可能,這將成為區塊鏈技術的硬傷,限制它的應用潛力。
即使區塊鏈技術能夠成功,要深入到經濟基礎設施中,仍然要經過艱苦的努力與實踐。一般水平的區塊鏈創業企業很難找到大的機會,競爭將非常激烈。雖然創業者們熱情很高,但也應該考慮區塊鏈技術泡沫破滅的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