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近日,一項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和英國交易平臺e投睿聯合進行的新的研究發現,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有可能成為一種主流的支付方式,因為已經符合了貨幣的三大標準之一——價值儲存。
新的支付系統和資產類型“不會在一夜之間出現”
該報告名為《加密貨幣:克服信任和應用的障礙》,由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帝國大學商學院的兩位教授執筆,這份報告稱,加密貨幣是貨幣“自然進化的結果”,并且加密貨幣可能在十年之內就可以成為主流支付工具。
根據這份報告,加密貨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已經達到了法定貨幣的三個基本標準之一,但目前它們還不能滿足另外兩個要求:作為交換媒介和作為記帳單位。想要滿足這些要求,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需要解決六個主要挑戰:可擴容性、可用性、監管、波動性、激勵和隱私性。
同時,報告也指出,新的支付系統和資產類型“不會在一夜之間出現”。
e投睿英國公司董事總經理指出,第一封電子郵件是在1971年發出的,而用了大約30年的時間“才被普遍使用,且界面變得友好”。
對于比特幣支付的問題,帝國理工學院的教授表示,由于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點,它有潛力“顛覆我們所掌握的有關金融系統和金融資產性質的一切知識”。
有人猜測:“今天我們已經看到比特幣已經開始滿足日常貨幣的需求了,加密貨幣簡化跨境支付的能力可能是將加密貨幣推入主流的因素。”
取代信用卡還任重道遠
事實上,比特幣雖然被一些企業所接受,但是想要大規模普及還任重道遠。
上周,國際清算銀行行長奧古斯丁?卡斯滕斯謹慎地表示:“加密貨幣不能承擔貨幣的功能,警告大家不要試圖創造貨幣。”
早在今年6月,國際清算銀行就發表文章表示,在全球經濟中,加密貨幣無法有效擴容以成為一種交換媒介。
此前,加密貨幣安全公司Ciphrex的創始人Eric Lombrozo也曾指出,目前比特幣還不夠成熟,不足以取代信用卡。比特幣開發者們應該把精力放在創建全新的交易類型,而不是想方設法取代已經在人們生活中根深蒂固并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支付方式。
Lombrozo認為:“很多人一直致力于把比特幣支付推廣到傳統零售業中,也許這可以實現,但需要漫長的過程,我們要認清這樣一個現實——在比特幣技術的早期發展階段,數字貨幣還不可能作為日常支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