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中國有句俗語叫“雷聲大,雨點小”。自從有報道稱中國央行正在考慮放慢或停止購買美國國債以來,美國國債市場就一直處于山雨欲來的氣氛中。盡管這一消息或震動美國國債市場,然而事實是中國因素對美國國債市場的影響似乎不像想象得那么嚴重。聽上去很可怕,但這只是毛毛雨,而非傾盆大雨。
當然,如果將中國外匯儲備中3.1萬億美元的更多資金用于投資除美國國債以外的其他資產,那么將可獲得更高的回報。但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功能是充當保單,這跟大多數(shù)國家是一樣的。一旦人民幣遭到擠兌,中國將需要迅速賣出美元:而要想在緊要關頭輕松拋售數(shù)以千億計的美元,中國恐怕也只有買入美國國債了。
在2000年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原因是該國擁有巨額的貿易順差并吸引了大量投資。通常情況下,上述情形會推高一國貨幣幣值,但為了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中國央行買入了大量美元和歐元。之后,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2015年和2016年大部分時間里,資本爭相外逃,中國央行被迫拋售約1萬億美元的儲備來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當時的拋售行為未能遏制住美國國債收益率長期以來的下跌態(tài)勢。
現(xiàn)在,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回升,貿易凈收益和投資流出看似取得了平衡。因此,從外匯儲備角度來講,中國央行幾乎沒理由再購買大量美元資產。美國財政部估計,過去一年,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guī)?;旧戏€(wěn)定在1.1萬億-1.2萬億美元。
至于刻意拋售美國國債,這對中國來說可能會弄巧成拙。在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xù)、大幅攀升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大規(guī)模的資本外流,中國央行可能不得不上調基準利率。但是,在重要的樓市和國內投資已經降溫之際,加息對中國來說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美國債市周三的反應表明,現(xiàn)在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總體前景的緊張程度遠遠超過了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意味著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fā)市場劇烈波動。美國薪資和工業(yè)產能利用率看起來有望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世界銀行指出,全球經濟10年來首次出現(xiàn)閑置產能消失的情況。這些因素可能提振美國的核心通脹。
換言之,美國國債投資者有充分理由感到緊張,但根源并不全在中國身上。更多美國市場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4外匯頻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