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不斷走強,央行發布文件,從9月11日開始,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目前的20%下調為零。這意味著征收近兩年的外匯風險準備金被按下了暫停鍵。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由20%調整為0
所謂外匯風險準備金,是針對金融機構開展遠期售匯而設,相當于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今年以來,受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等基本面因素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呈現升值態勢。專家認為,此次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零,有助于強化外匯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提高市場流動性。
興業銀行(17.44 +0.00%,診股)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當然這個準備金取消之后,有助于這個市場機構更多的使用衍生品來進行匯率的避險安排,在我們看來,其實這次人民幣匯率逐步進入到政策當局認為的一個比較均衡狀態下,所采取的措施,但是這也意味著這很可能是我們未來人民幣匯率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一個序幕第一個措施。”
近日,除了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之外,央行還調整了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執行正常準備金率的政策,并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準備金的穿透式管理。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表示,這兩項政策都是在前兩年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資本流動呈現一定順周期性背景下出臺的宏觀審慎管理措施,考慮到當前市場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上述兩項政策有必要調整。
現行的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始于2015年8月,實施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2015年8月份,央行下發《關于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含財務公司)向央行繳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
2017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等深化實施,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發展新動能增強,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同時,國際市場美元對主要貨幣持續走弱。
“匯率根本上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短期可能受部分因素擾動從而與基本面有所偏離,但最終還是會回歸經濟基本面。”孫國峰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呈現升值態勢,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這主要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等基本面因素在匯率上的反映。
今年5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明顯走升。9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續突破6.6、6.5等關口,并連續11個交易日上行。
孫國峰表示,當前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已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經濟基本面,匯率總體處于合理均衡的水平。在人民幣匯率水平趨于均衡的同時,市場預期趨于理性,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都更加平衡。
因此,在市場環境已轉向中性的情況下,有必要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而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也相應回歸中性,以強化外匯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提高市場流動性,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促進經濟持續、協調、平穩發展。
據悉,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業務范圍包括:境內金融機構開展的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客戶遠期售匯業務,客戶買入或賣出期權業務以及包含多個期權的期權組合業務;客戶在近端不交換本金、遠端換入外匯的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業務,客戶遠期購入外匯的其他業務);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他客戶開展的前述同類業務產生的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的頭寸;人民幣購售中所涉及的前述同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