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局,人民幣“多頭”就上演了一場“乘勝大追擊”。短短3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破八道關口升至6.51,最近7個交易日(8月28日至9月5日,下同)的累計漲幅甚至接近1300基點。而剛剛過去的8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強勢升值約2%,單月升值幅度創歷史最高紀錄。
“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階段性脫鉤‘美元錨’,反映人民幣升值預期隨即期匯率升值而自我強化的過程。”分析人士指出,年內人民幣對美元或仍有升值空間,但需提防美元反彈對人民幣匯率造成的短期沖擊。
階段性“脫鉤”
9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298基點至6.5370,刷新去年5月中旬以來的新高,這也是其連續第七日上調,累計上調幅度高達1209基點,上漲速度及幅度均為近年來罕見。
與之相對應的是,這7個交易日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啟動又一波凌厲漲勢:9月5日,境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觸及6.5150,較7日前的收盤價大漲1495基點,累計漲幅達2.25%;香港市場上,4日離岸匯率日內大漲逾300點,升破6.53關口至6.5296,為連續第12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高達1672基點。
近期人民幣匯率快速拉升的態勢,與8月以來人民幣新一波強勢升值行情“一脈相承”。
剛剛過去的8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上調1273基點,在岸匯率累計漲幅達1321基點,離岸匯率同步上漲1313基點。總的來看,人民幣對美元連續第四個月上漲,且單月升值幅度近2%,是2005年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以來單月升值幅度最大的紀錄。
與前3個月不同的是,這一升值幅度是在美元指數整體持平的情況下出現的,體現了人民幣與美元指數的階段性“脫鉤”。Wind數據顯示,8月末,美元指數收報92.6243,較月初僅下跌0.2%;且在近期人民幣猛烈升值的時段,美元指數均呈升值態勢,如8月4日-9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上漲0.68%,美元指數也大漲0.76%;8月28日-9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快速上漲1.57%,同期美元指數上漲0.33%。
整體而言,8月,人民幣匯率走出相對獨立于美元的強勢行情,并躍居表現最好的亞洲貨幣。
市場預期自我強化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勢如破竹,很大程度上仍歸因于外部壓力明顯減輕、美元持續走弱。8月以來,人民幣升值與“美元錨”脫鉤,顯然存在市場預期自我強化的超調行為。從根本上看,這主要源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興業研究分析師指出,失去美元指數貶值的推動,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變化引起了人民幣的升值。“8月中旬美元指數跌至93附近時,部分自營盤布局做多美元兌人民幣。而當看到人民幣中間價不斷升值調整,人民幣相對美元未受美元指數升值反彈影響,表現較為強勢時,自營盤傾向于集中止損,從而加劇了人民幣升值幅度。”
分析人士認為,國內經濟的改善和貿易順差總體維持高位,對人民幣形成支撐;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美利差處于高位,資金外流壓力不大,也有助于市場對人民幣保持信心。此外,“逆周期因子”的引入,緩解了外匯市場的“羊群效應”,使人民幣中間價能夠更好地反映我國經濟基本面和國際匯市的變化,“美元錨”弱化符合“逆周期因子”的內涵,也與人民幣匯改的最終目標相一致。
雙向波動將成常態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約5.8%,相對于美元指數近10%的跌幅而言,人民幣補漲需求可能仍未釋放完畢。但后續人民幣何去何從,關鍵因素可能仍在于歐美貨幣政策動向。
目前,市場正等待9月歐央行議息會議、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給出一定的方向指引。歐洲方面,若歐央行本周不宣布削減量化寬松時間表,歐元漲勢或將告一段落;若歐央行進一步透露退出寬松的意向,則歐元對美元仍有進一步升值的空間。美國方面,8月以來,美國經濟指標顯著好轉,美聯儲9月開啟縮表是大概率事件,12月是否加息則需觀察經濟和通脹走勢。
分析人士認為,即便美聯儲在9月開啟縮表,對美元的提振作用可能也有限,后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有望穩中有升。但若美聯儲在年內進行第三次加息,對美元可能產生超預期利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可能出現階段性回調。
“不能過度樂觀,區間波動將是未來大方向。”申萬宏源(6.03 -0.66%,診股)證券指出,隨著近期人民幣大漲,補漲需求已得到部分釋放,美元指數也已由底部開始回升。隨著美元利空逐步釋放且美國下半年經濟有望相對強勁,加之美國中期選舉前特朗普稅改也將大概率取得進展,美元仍有一定升值空間。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才是未來的常態。
整體而言,在歐元對美元仍有升值空間、中國經濟韌性較強、人民幣預期自我強化的背景下,年內人民幣對美元或仍有升值空間,但同時需提防美元反彈對人民幣匯率造成的短期沖擊。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終究要回歸基本面,預計未來仍將以穩為主、雙向波動,單邊升值或貶值趨勢都難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