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對于近期人民幣走勢升值問題你怎么看?人民幣重回穩定通道,但不意味著重回升值通道。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牽動著不少人的心。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小幅回升。那么,為何會出現回升?未來穩定上升是否成定局?今后人民幣匯率將如何變動?本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人民幣匯率走勢資料圖
人民幣匯率為何會出現小幅回升?
“今年5月中旬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出現一波非常明顯的升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引入了‘逆周期調節因子’。”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認為,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前,外匯市場上持續了較長時間的貶值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出現了“非對稱貶值”的缺陷,即當美元指數上升時,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在美元指數下降時,人民幣沒有對美元指數升值。美元指數波動造成了人民幣易貶難升。今年上半年,在美元指數從103點貶值到95點時,一部分投資者預計下半年美元指數可能反彈,一旦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貶值。基于此預期,很多貿易商將手中的美元存放在離岸市場,結匯的貿易商不多,在岸市場上美元供不應求,導致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貶值壓力。
此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發布公告稱,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主要是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逆周期調節因子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于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等基本面情況,使中間價報價更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實地體現外匯供求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后,一部分貿易商認為,這是釋放了穩定匯率并讓匯率雙向波動的信號。他們把手中的美元轉到境內結匯,結匯時在岸市場美元供過于求,推升人民幣匯率壓低了美元匯率。”肖立晟說。
此外,人民幣匯率升值還有賴于我國向好的經濟基本面。
招商證券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分析,上半年,相對于美國和歐洲,中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狀況在全球主要大國里表現較為良好。同時,美國的數據不及預期,除了就業率相對較好外,其他數據相比較差。歐洲和日本的數據比預期好一些,特別是歐洲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都取得了近6年來最好的就業和通脹數據。歐元相對美元升值造成美元指數下跌,對人民幣匯率的壓力相對變小。中國經濟增長向好也吸引了一部分資本流入,整體的資本凈流出有所減緩。從經濟基本面看,人民幣匯率也獲得了一定支撐。
“人民幣匯率升值與外匯市場供求有一定的聯系。債券通推出等事件改善了外匯市場供求情況,目前供求大體平衡。”謝亞軒說。
小幅回升有啥原因?
匯率升值受益于向好的經濟基本面,還有賴于中間價報價模型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適度對沖了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
“每學期學費是3萬美元,上次交學費還是在今年1月,當時人民幣匯率是6.87左右,花了近21萬元人民幣。這次換匯時是6.79左右,差不多省了2400元。”在美國讀大學的趙小婷對記者說,去年底看到人民幣匯率下跌,她很擔憂,每隔幾天都會看一次走勢,如今的變化讓她放心了不少。雖然人民幣匯率僅僅是小幅上漲,但也可以省下不少錢。